细菌基因组DNA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含未甲基化CpG基序的细菌基因组DNA和人工合成的CpG ODN是人和多种动物有效的免疫激活剂。但是,迄今尚未见有关细菌基因组DNA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为探讨细菌基因组DNA对中华绒螯蟹蟹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富含CpG序列的对中华绒螯蟹具有益生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具有致病作用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组DNA进行试验。将两种细菌的基因组DNA分别按5、20、80μg/k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以注射0.1 mL TE缓冲液的中华绒螯蟹为对照,在注射后第1、3、5、7 d采样,进行一系列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并在第二次采样(第3 d)时,从每个处理组中取蟹9只,以1.2×107 cfu/k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 d后各组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注射一定剂量的两种细菌的基因组DNA均能显著地增加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数(THC),显著地增强血细胞呼吸爆发(O2-产量)和胞内酚氧化酶(POs、POT)活性,显著地增强血清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也能显著增强肝胰腺SOD活性和肌肉中的Na+-K+-ATP酶活性(P<0.05),但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种细菌组DN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华绒螯蟹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细菌的基因组DNA均以20μg/kg剂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刺激效果最好,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和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和71.43%。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对采自广州市从化流溪河的320尾细鳊的年龄结构、生长特点、繁殖策略等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鳞片上的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型,新年轮主要
本论文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观察来检测其精子活率、形态及质膜结构的完整性。以期为精子质量检测方法在贝类上的运用提供基础数据,为贝类精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不良是困扰该产业的重要问题。雌二醇是甲壳动物体内十分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
黑龙江省方止县双风水库的银鲫(以下称方正银鲫)以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而闻名,并作为黑龙江银鲫的优良群体被移植到全国二十余省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此,开展方正银鲫的
学位
鲤是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ae)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等全国各淡水水域的经济鱼类。鲤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
水产药物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其中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较多,抗生素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细菌性疾病的发展,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