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9.8%,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相比高近6.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至2015年的56.1%。与其他发展快速的经济体相比,土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高价土地发展房地产业以及低价土地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从而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土地抵押获得融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无形中形成的“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模式,过度以来土地财政会对行政、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土地财政风险,为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藏了巨大的隐患,所以有效防范土地财政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首次构建土地财政风险预警模型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试图弥补以往土地财政风险定量研究的缺乏。本论文基于土地财政风险这一独特视角,从行政、经济、社会和生态风险四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采用AHP-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确定预警界限值及预警区间,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土地财政风险预警系统,以期为预防土地财政风险、促进土地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导论,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述评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形成了对地方财政土地财政风险的基本认识,明确土地财政风险的研究现状,并找到可用于本文研究目的的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包括土地财政和风险的概念,并且分析了造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形成的五个原因,包括地方财政不足、税制体系不完善、土地相关制度不完善、政府治理结构缺陷、城镇化迅猛推进和现行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第三部分是阐述土地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框架。对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功能、原则及目标进行阐述,并着重概述土地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框架,对土地财政风险体系构建、预警指标选取、权重的确定、综合指数的确定和预警信号灯的设置做了系统的介绍。第四部分通过对土地财政的行政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四个方面构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评价体系,选取风险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构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确定预警界限值及预警区间,确定指标权重编制综合指数并且设置预警信号灯。第六部分是以江西省为研究区的土地财政风险实证分析及评价,得出相应结论。第七部分是针对在预警区间处于危险区间的不同风险提出相对应的风险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