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大众化的贡献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赋予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加重要的意义、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加明确的要求。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武装全党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0年之久,重温党的历史,一个鲜明的主题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大众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指导实践。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就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言,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  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在充分消化吸收学术界有关此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的相关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别从空间、时间、立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独特贡献。  首先,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从理论的高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理论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  其次,邓小平积极推动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努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开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最后,邓小平在全面设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贴近中国实际,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的“春风化雨”。  对这一研究视角广、内容丰富的问题,本文的论述既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富有特色,得出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贡献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们党对文
世界各国反垄断执法的经验表明,有关垄断协议的执法案件远多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执法案件,并且伴随着垄断协议的隐秘化,发现和侦破垄断协议的难度也随着增大,垄断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