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分析临床运用壮医动物药的经验,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运用壮医动物药提供支撑、指导和参考,对提高壮医动物药的有效利用,以及促进壮医药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以临床分科、主治病证、药物、味数、炮制方法、使用方法等作为字段用Excel创建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药物配伍、主治病证、使用方法、炮制方法等方面揭示壮医动物药运用的一般规律。结果:壮医动物药适应病证广泛,涉及临床各科109种病证。其中,腹痛、花柳病、哮喘、跌打损伤、疔疮、小儿惊风6种适应病证出现的频次最多,合计191频次,占本课题研究总方药的27.32%。地龙、蜈蚣、海螵蛸、蟾蜍皮、牡蛎、土鳖虫、水蛭7种壮医动物药为699首合格方药中的高频次动物药;24种壮医动物药在699首合格方药中的总使用频率为20.79%。在699首合格方药中,有598首是壮医动物药复方运用,占85.55%;单方有101首,占14.45%;药物味数为1至4味的方药较多,共450频次,占64.28%;其中药物味数为2味的方药最多,为164频次,占23.46%;药物味数超过11味的较少;方药的药味均数为5味。与壮医动物药配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调气机药、解毒药、补虚药。壮医动物药与植物药配伍的药物组合中,壮医动物药配伍解毒药的运用居多;壮医动物药与动物药配伍的药物组合中,壮医动物药配伍调气机药的运用居多。修治法在699首合格方药中出现了581频次,占83.12%,是壮医动物药的使用频次最多的炮制方法。699首合格方药中,煎煮法出现了208频次,占29.76%;碾末法出现了197频次,占28.18%,并且两种使用方法在治疗各科病证的方药中均有使用。结论:本课题从壮医药专著中收集到使用壮医动物药的699首方药,对其用药的一般规律做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壮医动物药适应病证广泛,共涉及109种病证;壮医动物药治疗的主要病证为腹痛、花柳病、哮喘、跌打损伤、疔疮、小儿惊风。(2)地龙、蜈蚣、海螵蛸、蟾蜍皮、牡蛎、土鳖虫、水蛭是常用壮医动物药。(3)壮医动物药的运用遵循了壮医用药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常配伍调气机类、解毒类和补虚类药物。(4)壮医动物药运用的主要形式是复方运用,用药简、便、廉、验,且讲究药食同用。(5)壮医动物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为修治法,常用的使用方法是煎煮法和碾末法。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工作,为今后围绕壮医动物药的临床运用和科研提供基础,总结出壮医动物药临床运用的一般运用规律,为临床合理有效的运用壮医动物药提供支撑、指导和参考,对提高壮医动物药的有效利用,以及促进壮医药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