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面广、劳动密集、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低资源消耗和低成本生产的产业特点,赋予旅游业在新时期,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自国发[2009]41号文件公布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己受到各级政府,及学术界和业界的普遍重视。旅游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及评价,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层次,对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地区间的竞合协同关系以及旅游产业经营水平等研究,尚还不深、不透彻。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展开研究的。首先,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述。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就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方面的学术成果作了简要的文献综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其次,在第二章中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简单阐述了旅游乘数、区位、非均衡等理论,为建立地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打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从旅游目的地产出的视角出发,选取旅游产业经济规模、经营水平、就业贡献度和发展基础动力作为构建地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选取重庆13个代表性的区县为研究对象,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做好准备。再次,在分析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使用了EXCEL、SA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重庆13个区县展开实证研究,并得出了如下结论:选取的重庆13个具有代表性区县旅游产业的经济绩效整体水平偏低,得分最高的与得分最低的区县相差很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各个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均衡,是目前各个区县旅游产业的绩效水平表现不一的重要原因;多数区县在三项主因子的综合得分值表现不平衡,没能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发展。最后,从扩大重庆旅游业经济规模、强化各区县旅游经济合作和提高重庆旅游业经营水平三大方面,提出了提高重庆地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水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