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政府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额逐渐增加,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的出台逐渐密集,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国家环境管理重要监督手段的资源环境审计也就越来越受重视。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国家审计被赋予了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新定位和实现审计全覆盖等新要求。但目前,资源环境审计仍存在着审计时间短、任务重、审计资源有限等诸多限制因素,使得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面临局限,进而导致资源环境审计与新形势下国家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数据资源、快捷方便的数据采集方式、灵活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和远程实时的动态监测为缓解这一矛盾,促进资源环境审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论文选择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这一综合性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作为分析案例,探索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资源环境审计中,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升资源环境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全覆盖,更好的发挥资源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审计和大数据运用于审计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系统论、Benford定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内容、特征以及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积极效应,探索了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路径。同时,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得出了案例中存在的亮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应该拓展审计视域;实行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组织模式;加强审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索实施在线跟踪审计;提供全面审计报告和实时审计报告,希望可以借此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成本效益、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推动完善环境数据资源进而优化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最后,论文从三个方面:加快建设资源环境审计大数据中心、确保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安全、建立完善与大数据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要的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为探求灌水量对棉田地温和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棉花耗水比例的影响,设置了4种不同膜下滴灌灌水量(3 000,3 750,4 500,5 250m~3/hm~2)进行野外均衡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一定时,浅层土壤受气温影响更为显著;同一气象条件下、同一土层地温和土壤有效积温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灌水量增加75%时,有效积温降低11.3%,同时温度变幅也相对变小;灌水量越大,棉花耗水量及地下水补给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直观、形象,是培养学生学好物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演示实验更显得尤为重要。一、增加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许多演示实验都是
期刊
随着电网峰谷差的持续攀升、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力需求响应成为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电力现货市场建立前,中国电力中长期市场中的需求响应机制和偏差电量考核机制对于调动需求侧参与电网友好互动的积极性、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平稳过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新的需求侧主动响应策略——面向工商业用户的电力套餐,并对电力套餐的
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辣椒会出现“歇伏”现象,不但病虫害严重,而且经常会出现“伤涝”,引起大量的落花落果,导致8-9月份辣椒上市量不足。近几年来,郸城县一些菜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
随着电商、网络视频、网络办公、智能手机等互联网活动及其信息终端产品普及以来,网络流量日益增大,这给网络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性问题,比如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带宽问题以及网络非法信息传播问题等。网络流量分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1)针对在线非加密流量分类匹配效率不高、识别粒度不够细以及识别协议不够全的问题,研究了几种典型的模式匹配算法,得出AC多模匹配算法高效的匹配性能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