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对哮喘的治疗,西医目前大多采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但长期吸入激素,常有音哑、发音困难、口腔溃疡等副反应。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中医药治疗哮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价钱低廉。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将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加味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0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麻杏甘石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血内皮素(ET)等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口干及哮鸣音等证候均有改善,与治疗前自身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喘息、口干等症状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2、治疗后两组EOS均有下降,与治疗前自身比较,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IgE均有下降,与治疗前自身比较,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提示无显著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ET均有下降,与治疗前自身比较,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加味麻杏甘石汤联合西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症状,降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及内皮素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