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Au-30at.%Sn共晶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优良的热导率,钎焊时无需助焊剂,特别适用于功率器件的封装,如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封装。但是传统的机械合金化的制备方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u-30at.%Sn共晶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优良的热导率,钎焊时无需助焊剂,特别适用于功率器件的封装,如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封装。但是传统的机械合金化的制备方式成本较高、制备难度较大。电镀法是一种可以在复杂表面制备Au-30at.%Sn共晶可焊性镀层的方法。绿色制造已成为微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无氰共沉积电镀制备Au-30at.%Sn共晶可焊性镀层的方法受到人们原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无氰Au-Sn镀液的稳定性一直是无氰Au-Sn共沉积技术实现实用化的瓶颈和难点。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同一无氰共沉积Au-Sn镀液中进行长时间的电镀实验,发现随着镀液累计电镀时间的延长,电流效率和镀层中Sn的成分逐渐降低。计算表明,镀液中Sn的实际消耗明显偏离理想情况,在经历长时间电镀后镀液不能稳定电镀出成分稳定的Au-30at.%Sn共晶合金镀层。(2)进一步利用线性伏安扫描法对碱性焦磷酸镀锡溶液,碱性亚硫酸镀金镀溶液和无氰共沉积Au-Sn镀液进行伏安扫描,实验结果显示Sn主盐在溶液中不能长时间稳定存在,而Au主盐可以在5天内保持稳定,因此Sn主盐的稳定性是制约共沉积Au-Sn镀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3)为了找到稳定的镀锡体系,对柠檬酸-二价锡(Sn(Ⅱ))盐镀锡体系进行了研究。Sn(Ⅱ)在柠檬酸溶液中的主要络合形式有:SnCit2-、SnCitH-、SnCitH2、SnCitH3+,络合形式的浓度是溶液中柠檬酸总浓度、溶液中Sn(Ⅱ)总浓度及pH的函数。计算表明当pH为5时,Sn(Ⅱ)主要形成SnCitH-络合离子,约占溶液中Sn总浓度的97%。柠檬酸-Sn(Ⅱ)镀锡体系在抗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稳定性明显提高,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邻苯二酚,Sn(Ⅱ)的氧化是镀液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肝素钠是由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作为抗凝血、降血脂、保护内皮细胞和抗炎的最佳药剂,肝素钠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我国拥有丰富的肝素原料资源,是全球肝素粗品和肝素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由于受肝素提取工艺的限制,在肝素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往往具有高盐浓度、高有机物浓度、高氨氮浓度的“三高”特点,若直接排放到江河将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这类
本文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钴铬锌铁氧体Co0.8-xCrxZn0.2Fe2O4和镍铬锌铈铁氧体Ni0.4Cr0.4Zn0.2CexFe2-xO4,研究了不同的铬含量和铈含量对铁氧体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聚合法制
SnO2压敏陶瓷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压敏陶瓷材料。跟多相的ZnO压敏陶瓷相比,SnO2压敏陶瓷具有相对单一的晶相结构,理论上应具有较大的通流面积。而其热导率大、耐高温等优点使得在承受过大脉冲电流而失效时不会像ZnO压敏元件那样发生爆炸或穿孔破坏。此外,SnO2压敏陶瓷还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这也是其具有较高电位梯度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来说,SnO2压敏陶瓷的电学性能与ZnO压敏陶瓷相比
螺旋取代聚乙炔作为一种典型的螺旋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单手过量的动态螺旋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光学活性,并具有“手性放大效应”。在手性识别、手性拆分和手性催化等手性领域的应用前景,使光学活性螺旋取代聚炔引起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共轭结构,螺旋取代聚炔在手性以外的领域,包括仿生学、液晶显示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刚性主链导致相当一部分聚炔很差的分散性、加工性能和
作为一种廉价且用途广泛的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CeO2)因其特有的光学性能、氧存储能力、高机械抛光强度和Ce3+与Ce4+之间的循环能力在荧光材料、机械抛光、燃料电池和光催化
矿物复合材料是以矿物颗粒为骨料并配以改性环氧树脂等胶结料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制品称为矿物铸件。作为制造精密机床床身的理想材料,与传统铸铁等材料相比,矿物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