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以出家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氏物语》产生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它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现代作家也从中借鉴颇多。   平安时期,佛教开始普及,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梅原猛指出:“《摩诃止观》这本书中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我们文化上的祖先熟读过这些高度哲学化的书籍,故而在他们创造出的文化中,不可能不受到其高度哲学性思想的影响。此外,由空海弘法大师所建立的密教思想体系充满了卓越的生命智慧。生命的力量呈辩证性展开的巨大理念、把一切事物看作生命之象征的象征主义,这些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此,抽掉佛教的影响来看待日本文化时,日本文化整体仅仅如同一种风雅的游戏。把美的价值从道德价值及理性价值剥离出来使其独立之后,这种美的价值自身便变得十分孱弱,失去了追问或可谓之‘存在性’的人生真实的严肃性”①。此言强调了佛教对于日本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尤其在日本的中古、中世时期,整个社会为佛教思想所渗透,佛教成为时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也体现于其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因此探究作品所反映出的佛教思想便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点。   《源氏物语》中使用了诸如“す〈せ宿世”、“つみ罪”等大量佛教用语,在物语的结构方面也对佛教故事或经典的结构有所借鉴,其浓厚的佛教气息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关于《源氏物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的研究,日本的诸多“源学”②研究者做过很多努力。其中对于物语中佛教因素的佛典依据的研究,已经有几部宏篇巨著问世,研讨得相对细致周到。但以整个物语为对象,探索物语所表达的佛教思想的研究似有继续商讨的余地。尤其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且过于观念化,缺乏对原文的细致解读与分析。中国的《源氏物语》研究界,亟需既能对作品整体作统一把握,又能深入到作品内部作周密的文本解读的研究。因此,本论期待在中日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以丰富中同两国此项研究的成果,并在国内填补一项空白。   由于日本学者对《源氏物语》中佛教因素所依据的佛教教理的研究,已有较全面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稿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让诸先贤,而以共时性的比较、文本细读和历史的视点为研究方法,在作品内部探讨《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与其时代背景的结合,并将《源氏物语》与其他同具佛教因素的同时期女性文学作品相比较,来明确《源氏物语》佛教思想的时代共性与作品个性。为集中笔力,将主要论述具有代表意义的出家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论中的“出家”概念,包括已经实现的“出家”和虽有出家意向但结果未能实现两种含义。   为使对作品的论述有一个清晰的历史和思想背景,并有助于对本稿论题的探讨,第一章首先对佛教在平安时代的传播以及《源氏物语》创作时期平安贵族的佛教信仰状况作了概述。   《源氏物语》可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合称为“正篇”,其下称为“续篇”。第二章对正篇中出现的与出家有关的人物作了分析,第三章以续篇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   《源氏物语》在正篇中描述了诸多人物的出家或者出家意愿,呈现出颇为复杂的样态。首先男性的出家契机各不相同。贯穿物语第一、二部的主人公源氏最为复杂,使他产生出家意愿的因为既有爱情的挫败感,也有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对政治前途的担心,还有对于“罪障”的恐惧意识以及盈虚思想。源氏既表现出显著的佛教追求,又显露出对现世情感与荣华的执着。在他的观念里,现世追求与来世追求是相互对立的,出家必须彻底抛舍现世欲望。而在他身上,来世追求难敌现世执着,因此他始终未能真正步入佛法的世界。源氏的形象表现了在充满欲望的世界里,人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艰难挣扎。   明石入道的出家契机是在现世中仕途生活的不遂人意,他出家时毫无顾虑。但他出家之后,最主要的目标不是往生极乐,而是希望在神佛的保佑下实现家门复兴。当这一愿望实现之后,他便彻底背离俗世,一心为后世修行。在他的意识里,追求现世荣华与后世极乐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他的行为中有着虔诚宗教者的体现,其形象接近当时流行的往生传中的人物。他代表了勇于抛舍,才得救赎的观念,他的形象与源氏形成对比。源氏对“身心一致”的出家的理想在他无穷尽的现世执着中失去实现的可能,而看似行为轻率的明石入道才是真正的悟者。   朱雀院的出家源于政治生活的无为与不可为,他所承担的是“爱子之心执迷不悟”这一哲学命题,而在这一命题之中还包含了“女性的处世困境”这样一个社会课题。   与男性出家各有因为且多具社会性不同,女性的出家基本都与感情问题相关。这是因为当时的女性不具备独立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只能附属于男性生活,两性情感问题是女性生活的中心。藤壶出家的直接因为是为了躲避源氏的骚扰,间接的目的是保全自己与太子的地位,而并非出于虔诚地向佛之心,故而出家后仍然参与世俗生活,并在推动源氏荣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空蝉出家是为了躲避继子的骚扰;瑾姬出家是奉行独身的自然结果;胧月夜属于随夫出家:三公主出家主要是丧失了丈夫的爱情后对婚姻生活的回避。   六条妃子的出家直接因为是对源氏爱情的绝望,本质是由于遭受薄情而导致社会名誉受损,进而失去在贵族社会的生存空间。同时从她的出家时间看属于当时社会流行的临终出家。藤壶因为私通的罪过、六条妃子因为懊恨难解的现世执着,死后均入冥界,不得往生。   紫姬除却源氏的爱情在此世没有任何羁绊,也不参与源氏的荣华追求。当她对源氏的爱情失去信任,她对现世便没有任何执着。她的出家愿望是最纯粹的,但在源氏的爱欲纠缠中,作为贵族理想女性的代表,她无法突破男性的掌控实现自己的出家愿望。   正篇描述了出家的各种情况,反映出作品所处时期出家的基本状况,大部分人的出家并不是由于虔诚的佛教信仰,而只是随波逐流的作法,且多难断现世执着,故而看不到获得救赎的希望。这揭示了出家的困难。同时正篇中还提出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问题,指出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在社会、婚姻生活中进退维谷。即使是出家之事,亦需获得男性允许。因此纵使参破红尘,也不能自由地身离此世藩篱。设若女性能够突破男性的掌控获得出家的自由,那将会如何?笔者认为这是物语正篇所留下的疑问。   《源氏物语》的续篇虽然表面上是以薰和()皇子为中心的故事,但是占据大半篇幅的浮舟物语乃是宇治十帖中的重点,而浮舟才是其中真正的主人公。续篇继承了正篇中现世彷徨、爱子之心执迷不悟等主题的表达,并对女性出家与救赎的探讨进行到底。   笔者认为,续篇是男性与女性的对决。()皇子是一个在爱欲的驱使下为所欲为的形象,不具内省、没有宗教心,是现世爱欲横流的象征。薰虽然因为出生的疑问一向对现世追求持消极态度,但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摆脱不了爱欲执着,甚至愈演愈烈。出家对他来说,只作为一个空洞的概念存在于头脑之中。他们完全失去了正篇中的男性主动追求佛教信仰的能力,在现世的爱欲里越陷越深,已经看不到后世救赎的光芒。   八亲王的出家是对正篇“爱子之心执迷不悟”主题的继承与深化,明确了“爱子之心”与现世利益追求的关系。归根结底,“爱子之心”不是单纯的亲情,它里面除了包含正篇中所提出的“女性的处世困境”命题之外,还与“家门”意识等贵族“美学”紧密关联,究其实乃是对现世利益的执着。因此即便是执行了临终一念的佛教仪式,也不能使他获得救赎。   男性们在欲念中颓废下去,希图救赎的课题只能由女性来承担。   浮舟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使她处于上层贵族社会的边缘,就像宇治这个地方处在烦扰的京城世界的边缘一样,这个地带相对较为宽松,令她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浮舟出家的因为与正篇中的女性不同,不是因为男性的薄情,而是由于男性的滥情。当她面对“恩情”与“爱情”的艰难选择时,她果敢地选择了放弃,以生命为代价冲破贵族对女性的束缚,实现了圆满的出家。正篇中紫姬不能实现的完美出家通过浮舟变成现实,然而佛教中的性别歧视却使得女性获得救赎远远不止放弃尘世那么简单,浮舟能否获得救赎成为悬念。最后她以闭锁心灵的方式面对世界,似乎意味着如若女性得不到佛教的救赎,那就只能转而追求自我救赎,其唯一方法便是在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留一块净土。   最后一章讨论了与《源氏物语》同时期的含有佛教因素的其他女性文学作品。《枕草子》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佛教;《蜻蛉日记》与《紫式部日记》作为文学作品虽然可能含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主要还是对生活的记录,它们的容量难以与《源氏物语》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佛教思想十分有限。《蜻蛉日记》表现了在对爱情的执着痛苦中向佛教求解脱,而最终在放弃爱情后安于现世生活的自我救赎,同时也表达出对来世的怀疑。《紫式部日记》表现了在痛苦的思索中对救赎的绝望,富于思考与反省精神的作者紫式部将自己的思想投影于《源氏物语》的虚构世界之中。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文学作品相比,《源氏物语》作为一个庞大的虚构世界,对佛教救赎的问题探讨地更加细致、深入。   笔者认为作品人物的“出家”意识集中反映了《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是理解此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源氏物语》并非如同某些先学所说是宣扬佛教思想的“佛教文学”,其中的佛教因素也不仅仅只是表达“物哀”的一种手段。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佛教思想,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而独具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对众多有出家想法的人物的描述中,以犀利的眼光透视了人的灵魂,表现了时人佛教信仰的真实精神状态。同时,将女性的救赎推到问题的前沿。既揭示了俗世中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女性的社会困境,也揭示了佛教对女性的歧视。表现出作者对佛教救赎,尤其是女性救赎的怀疑乃至绝望。这种思想在《紫式部日记》中亦可找到佐证。
其他文献
为实现煤矸井下分离,以选择性破碎筛分为原理设计出井下分选机,并对其主要工作机构——转子的模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螺旋分级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影响物
华热藏区是安多藏区的一个独特地域。华热藏区分布在甘肃和青海境内,地处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纽带,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之为历朝统治集团所重视。以今天祝为主体
方回(1227-1307)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诗论家,为学崇奉朱熹,诗歌标榜“老杜派”。今存《瀛奎律髓》49卷、《桐江集》8卷、《桐江续集》37卷、《文选颜鲍谢诗评》4卷等。而其
针对风力机存在尾流效应问题,通过在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尾缘布置分形孔的方法,建立分形叶片三维实体造型,进行了分形叶片和原始叶片三维非定常不可压流动的分析,得出叶片绕流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