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选择困境的初步探讨——以“电车问题”思想实验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生活纷繁复杂,而道德原则具有多样性,所以时常会出现道德选择困境。为了更好地研究道德选择困境研究,人们提出了电车问题。作为一个思想实验,电车问题是研究伦理问题的切入点。电车问题中涉及道义论和后果论冲突,这一冲突迫使研究者重新审视道德判断中的道德原则。而这种原则的冲突的根源在于电车问题涉及多种因素,而道德判断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促使研究者审视道德判断本身。  首先,本文介绍了电车问题的提出经过,并分析了道德直觉中道德原则的冲突,亦即其中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冲突。文中介绍了为解决电车问题寻找道德原则的解释思路,并认为这种传统解释思路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原因在于电车问题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本文随后分析了影响电车问题的道德判断亦即引起道德原则冲突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其次,如上所述,由于电车问题情境具有复杂性,理性主义传统无法提供全面解释,所以本文尝试从道德判断模型的角度对电车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进而分析了近期兴起的道德判断理论,这些理论注重直觉情感在道德判断中起到的作用。建基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社会直觉模型和双重过程模型,这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对二者的缘起、结构及解释力进行了分析。  社会直觉模型将道德判断重点从理性转移到了直觉,但是并未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直觉内容进行具体解释;而双重过程模型认为,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所主导的道德判断分别为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的过程,这使得其理论受到质疑。所以最后,本文对上述两个理论进行整合,提出社会直觉双重过程理论,本模型试图在直觉与非直觉领域分别以情感和认知双重过程解释电车问题,并期望随着认知科学发展,该理论有所补充完善。  在讨论堕胎问题这一应用伦理学话题时提出了电车难题,因其中两大规范伦理学原则的冲突引起了持续讨论。随后,电车问题进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引起研究者对人类道德判断理论的研究。本文期望能够遵循这种思路,给电车问题一个合理解释,并期望对理解道德问题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它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红花大金元的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axanthin epoxidase,ZE)ZE基因在盛花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基
系统地研究了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中沉积气压、气体流量、钨丝温度、衬底温度对硅薄膜的结构、生长速率和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各工艺参数,成功地制备出光暗电导比达104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对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战略管理的过程看作一个逻辑决策过程,将战略管理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