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天然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2年分别对轻度放牧(LG,0.38头/hm~2)、中度放牧(MG,0.63头/hm~2)、重度放牧(HG,0.88头/hm~2)强度下的草地实施春季(B1,6~7月)、夏季(B2,7~8月)和秋季(B3,8~9月)休牧放牧试验,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草地植被及土壤调查、测定和分析,揭示该区域草地放牧利用的最佳模式,旨在为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短期季节性休牧对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及丰富度有一定的影响,均表现为休牧区优于放牧区;在高度及生物量上,表现出休牧区显著高于放牧区外,尤其是在中度及重度放牧强度下的春季休牧区,表现较为明显(P<0.05);而草地群落盖度及密度则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含量从总体来看影响不大,休牧区与放牧区之间大多数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休牧第二年草地植物的营养指标均较休牧第一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以初步定论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可以提高草地植物的营养品质。3、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主要优势种植物贮藏性营养物质的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区草地主要优势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与放牧区相比差异不大。不同放牧强度下,主要优势物种植物根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季节性休牧区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优势种;淀粉含量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区黄花苜蓿在春季休牧区高于放牧区。4、不同放牧强度下季节性休牧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休牧与放牧区均呈现pH值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速效氮磷钾含量减少的现象;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季节性休牧区与放牧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休牧区与放牧区的pH值变化不大,而有机质、全效养分、速效氮含量均有增加趋势。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放牧强度下实施季节性休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的各项指标,改善草地植物营养品质,增加草地植物贮藏性物质的含量,一定程度上改良草地土壤。初步认为轻度放牧强度下(LG,0.38头/hm~2)不需要休牧,中度放牧强度下(MG,0.64头/hm~2)实施春季休牧(B1),重度放牧强度下(HG,0.89头/hm~2)实施春秋两季休牧(B1和B3)对退化草地恢复和提高草地植被生产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