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愈发凸显,教育更加注重面向产业、行业和未来。而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也更加注重服务社会的职能,履行对国家的使命。面对外部产业技术变革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理论为指导,人才培养理念逐渐由学科导向为主向以服务产业导向为主过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社会服务功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的履行服务产业,服务未来的职能。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当教育理念发生变革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哪些变革、影响模式发生变革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探析模式变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旨在通过不断深入的探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努力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好的履行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内容包括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现状和变革的研究等,确定了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并以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准确把握模式变革的内涵、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式变革的模型。其次,利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所转型院校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案例内研究”,即对每个案例院校的模式变革进行研究,并得出案例小结。在案例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得出跨案例研究的阶段性结论,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再次,通过应用案例研究和访谈法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深度挖掘。发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过程中主要面临产业需求指导理念亟需完善,变革主体间统筹协同职责有待落实,变革的内容尚需更多资源支持,变革的途径受到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等方面的困境。最后,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所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