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作为承载相应社会文化知识的核心文本,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社会科教科书是学校进行社会科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意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载体。它不仅能够使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及内容转化为可供教师操作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案,而且通过传递国家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因此,对其内容和编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编制者对教科书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从透视教科书中蕴含的价值来分析其育人方向。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开始出版发行的《品德与社会》与美国哈特﹒米福林公司2005年出版发行的Social Studies是两套各自在本国采用率较高的社会科教科书。本研究以这两套版本的小学3—6年级教科书为蓝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比较两国社会科课程内容在选取视角和编排方式上的差异,以期探讨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在内容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并从社会科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制的方法中获得一定启发。本研究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回溯和整理的基础上,给本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等以合理的定位,厘清本研究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一个分析社会科教科书的框架,为接下来的分析比较做准备。其次,针对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分析和比较。通过采用频数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两本教科书文本进行内容选取、价值取向、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上的分析比较,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比较中美两版社会科教科书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对社会科教科书分别在内容选取、价值取向、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上的编制提出一些启示,分析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设计理念,把握教科书的功能,并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地使用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两国历史背景、国家意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加之教科书设计者自身的理念的不同,两国在小学社会科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上是各有侧重点,在设计编排上各有特点。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研究以中美社会科教科书的分析比较为突破口来透视两国社会科课程内容的选取视角和编排方式的差异,从中能得到一些启示,期望对我国的社会科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制有所借鉴;同时希望对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科书分析和理解上有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