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本科稗属(Echinochloa)植物多数为杂草,分布广,对多种作物有危害,被列为世界性恶性杂草。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对杂草进行生物防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水稻与稗草化感作用的研究通常涉及的稗草种类较少,甚至未明确稗属种类。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分子标记技术首先对稗属植物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琼脂迟播共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材料与3个具有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品种之间的化感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将选定的49份稗属植物分为水田稗(E.oryzicola)与稗(E.crus-galli)两大类,其中稗有36份,水田稗有13份;SNP标记又可将稗分为稗原变种(E. crus-galli var. crus-galli)、细叶旱稗(E. crus-galli var. praticola)、光头稗(E. colona)以及另一未知稗类,其中稗原变种共有19份、细叶旱稗共有6份、光头稗1份、其他未知稗类7份。2.不同水稻品种对同一稗草材料的化感作用比较一致,表现出统一的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但对同一分类的不同稗属材料的化感作用并无明显规律;同一水稻品种对不同稗草材料的化感作用差异较大,但对稗属植物的不同种(含变种)之间的化感作用强弱并无明显规律,即水稻对稗属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弱与其是否为水田稗或稗及其变种无关。3.稗及其变种对水稻株高的化感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水田稗,但稗的各变种间化感作用潜力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