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但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将隐喻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经济现象和活动相对复杂,经济术语比较抽象,经济语篇中存在许多概念隐喻。为了推进经济政策的施行和经济目标的实现,领导人在经济演讲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以便民众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立场。本文选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国家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演讲作为语料,通过分析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旨在揭示中美领导人的意图,以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本文选取了2017年到2018年期间中美领导人的15篇经济演讲,习近平的经济演讲来源于http://www.people.com.cn/,特朗普的经济演讲来源于http://www.presidency.ucsb.edu/.。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本文识别了中美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表达,并根据源域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归类。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分析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美两国领导人在经济演讲中主要使用了哪些概念隐喻?这两种经济演讲中每种概念隐喻的频率是多少?(2)中美经济语篇中主要的概念隐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中美领导人经济语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一方面,中美经济语篇中使用了相同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植物隐喻和上-下隐喻。另一方面,两国语篇还存在独特的概念隐喻,如中国语篇中的水隐喻和圆圈隐喻,美国语篇中的竞赛隐喻和宗教隐喻。中美经济语篇中相同的概念隐喻在用词频率和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在用词频率上,中国语篇中旅途隐喻的数量明显多于美国,而美国的战争隐喻和植物隐喻数量多于中国。(2)相同的概念隐喻中虽然有些隐喻表达相似,但有的子目标域不同。不同的概念隐喻隐含了不同的意思。水隐喻主要体现了经济的流动性,圆圈隐喻表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竞赛隐喻激励人们赢得成功,宗教隐喻给予人们精神力量。中美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造成的,比如:历史、环境、价值观和宗教。由此证明这些因素都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通过对中美领导人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概念隐喻在语言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语篇,而且有利于增进中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