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典型城市PM2.5化学组分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杭州和南京是长三角地区三个极为重要的城市,分别代表了长三角的特大城市、滨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研究长三角不同城市大气PM2.5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长三角城市群的污染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12月对长三角三个典型城市四季的PM2.5进行了手工采集,测定了样品中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城市有机碳(OC)、元素碳(EC)、总碳(TC)和二次离子(SNA)的季节分布特征和浓度变化规律,估算了不同季节二次有机碳(SOC)的贡献,探讨了季节变化对上海、杭州和南京大气中NH4+的化学形态的影响和PM2.5质量浓度对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一套前处理简单、能同时检测水溶性阴离子和小分子水溶性有机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
  一次含碳气溶胶在大气中化学性质稳定,本研究选择黑碳(BC)作为一次含碳气溶胶的典型代表,研究了它们对上海市的长期影响,分析了上海市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分布(月变化、季节日变化、工作日和假期效应)规律,利用聚类分析、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区贡献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函数(CWT),探讨了影响上海的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和贡献,弥补了上海市黑碳气溶胶长期观测的空白。
  本研究还探讨了PM2.5化学组分间的逻辑关系,对比了几种主流的PM2.5质量重构公式,分析了不同城市颗粒物中S与SO42-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相应的文献验证。最后选取了2019年10月15日至11月7日,上海市一次包含灰霾和沙尘过程的特殊污染事件,对污染期间PM2.5化学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多种源解析方法探讨了本次污染过程对上海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观测期间,含碳气溶胶在PM2.5中的比例占29%~34%,OC、EC和PM2.5的季节变化明显,呈现秋冬季>春季>夏季的特点。三所城市都受到SOC污染的困扰,但又呈现不同的季节特征:上海、南京冬季的SOC浓度最高,春秋季浓度相当,夏季浓度最低;杭州秋季SOC污染浓度最高,夏季浓度为1.7μg?m-3,比上海和南京都低,这种现象是由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污染源的差异共同决定的。
  (2)6年在线连续观测期间,BC的日均浓度范围在0.23μg?m-3至20.74μg?m-3之间,季节浓度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BC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规律,峰值出现在每日6:00~9:00和18:00~21:00,与交通出行的早晚高峰时间对应。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上海的气流轨迹有6大类,其中来自江苏和安徽的短距离气流携带的黑碳气溶胶浓度最高,反映了低温、高湿、静风条件下局域污染累积的贡献。潜在源区贡献分析和浓度权重函数显示,上海黑碳气溶胶的最主要源区来自城市周边西北方向的生物质燃烧源和人为排放源。
  (3)NO3-是上海和杭州PM2.5中的首要污染离子,占比分别为19.5%和17.1%;SO42-是南京市PM2.5中的首要污染离子。二次离子SNA(SO42-、NO3-、NH4+)和总碳(TC)是PM2.5最主要的化学组分,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直接影响PM2.5的浓度变化,上海、南京冬季NO3-浓度最高、其次为TC,说明冬季上海、南京的移动源贡献较突出而杭州的有机气溶胶污染较为严重。各地NH4+的化学形态不尽相同,基本规律为春夏季主要以NH4NO3、(NH4)2SO4形式存在,秋冬季NH4Cl的贡献显著上升,主要以NH4NO3、(NH4)2SO4、NH4Cl三种形态存在,有时也伴有NH4HSO4形态出现。
  (4)通过对比4种主流的PM2.5质量重构公式发现,当OM与OC的转换因子为1.6、无机离子以SO42-、NO3-和NH4+计时,重构的PM2.5质量浓度较符合实测浓度。S和SO42在不同季节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只考虑仪器误差的理想情况下,S/SO42比值应介于0.24~0.44之间,将它们作商后,基本可以抵消季节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这一比例可用于判断采样器的流量问题,排除化学组分分析过程中对样品的人为干扰。
  (5)含灰霾和沙尘的特殊污染过程中PM10、PM2.5和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最高日均浓度出现在2019年10月29日,沙尘Ⅰ、沙尘Ⅱ过程无机元素占PM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6%±4.1%和17.2%±5.6%,二次离子(SO42-、NO3-、NH4+)分别占比24.3%±5.2%和41.9%±12.9%,表明沙尘期间无机元素和二次组分对PM2.5的贡献较大。对比PMF源解析法、Ca含量丰度法、沙尘源区PM2.5/PM10比值法和地壳物质重构法的结果表明,沙尘颗粒对PM2.5的直接浓度贡献为43.4%~50.2%,回流沙尘对PM2.5的间接贡献为19.3%~24.7%。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明确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为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将极大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吸引力。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既要通过转设、升格等途径让一批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高;也要加强内涵建设,明确人才培
期刊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相应伴生规划、政策的提出,给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全新的挑战。通过对当前江西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梳理发现,江西高职院校以合作办学形式为主开展国际化交流,国际合作对象、区域日益多元广泛;但是,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还面临国际化规模小且受众面狭窄、发展水平不高、存在语言障碍、缺乏资金投入等困境。需要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国际化教育理念;结合“一带一路
期刊
摘 要 1+X证书制度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本制度设计,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全新尝试。为全面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情况,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的55105名教师、389711名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存在证书对就业促进作用不明显、书证尚未有机融合、教师培训激励政策不健全、培训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升试点工作效能,需要做优证书标准、提升证书社会吸引力;做细
期刊
在铝及其合金化铣加工过程中,铝溶解于碱性化铣液中以铝酸钠形式存在,当化铣液中溶解铝浓度持续升高至70g/L左右,化铣液将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报废。化铣废液末端处理困难且含有大量化学原料,直接处理排放带给企业环保和成本双重压力。针对这种现状,本论文以某航空制造公司实际生产中产生的化铣废液为研究对象,寻求控制化铣液溶解铝浓度稳定下降的方法,从而使化铣废液得以再生回用。通过实验得出了稀释结晶法处理化铣废液的最佳条件,并对其机理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将理论数据进行适当优化,在现场调试化铣液循环处理系统,分析实际工程中
摘 要 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目的在于破除不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不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根据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密切程度以及校企双方的资源状况,开展产权合作式、产权托管式、产权协同式和产权融合式创新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有三点体会:一是“三权分置”改革,校企产权双向流动、互惠共赢,激发出企业合作积极性;二是正确理解政策,自主合作办学,职业院校要发挥主观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能源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现有解决方案中,CO2光催化还原为能源化合物被认为是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由于CO2极强的化学稳定性,使得半导体催化剂在CO2光催化剂技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钼酸铋(Bi2MoO6)光催化材料由于其无毒、高稳定性和廉价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优良光催化剂。但是,Bi2MoO6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高,且光生电子-空穴对也易于复合。因此,针对Bi2MoO6光催化材料的不足之处,本论文通过引入原位MoS2和MoS2/B
磁性材料羰基铁和四氧化三铁因为其成本低廉且吸波效果好和磁导率良好等特点,从而成为较为优良的吸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吸波材料领域。然而磁性材料作为吸波材料也有相较于其他吸波材料的明显的缺点。磁性材料跟铁制品类似,其不耐氧化,密度高和容易聚集成团等缺点。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日益发达,科技产品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磁性材料直接作为吸波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理想的吸波材料应满足薄、低、宽、抗氧化条件。磁性金属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导体),利用非磁性颗粒对磁性金属材料进行包覆能有效降低其介电常数,有利于阻抗匹
生物质作为地球上唯一的可再生碳能源,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重要新型能源。油茶籽壳作为油茶加工茶油的副产品之一,基本上被废弃或焚烧处理,综合利用率较低。若能正确认识油茶籽壳的结构,将其用作碳微球的制备原料,多方面利用油茶籽壳,对增加油茶产业附加值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可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仍存在油茶籽壳结构不明确、制备所得碳微球杂质无法去除且成球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很大程度限制了油茶籽壳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油茶籽壳的结构,探索了一种以油茶果籽壳为原料,制备出单分散、无杂质、
摘 要 职业学科的合法性关涉职业学科能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类型的生存与发展,是其基础性、前提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职业学科合法性确立的依据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学科具有重大的现实需要,二是职业学科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三是职业学科具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职业学科合法性确立的基础是科学研究。职业学科所重点关注的科学研究是职业研究。职业学科合法性确立的关键是处理好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在职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中,
期刊
环境和能源与人类生存发展密不可分,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源源不断物质基础都依赖着我们生存的环境,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深远。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每一次社会矛盾冲突和战争无不都是围绕着能源进行,我们耳熟能详的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中东矛盾等;能源对社会作用犹如血液对人的重要程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就像人体不能没有血液而存活。尤其是如今世界人口剧增,经济飞跃,都依赖于能源源源不断的供给和环境日积月累的排放,导致资源巨降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严峻考验,深深地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