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消费规模飞速增长。2010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始终保持在世界第一位。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规模促进了以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为主要内容的汽车后市场繁荣发展,这为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快速应用与更新,对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在专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变革,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然而,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充分显现出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本研究借鉴国内外部分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思路,从顶层设计、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实践,达到提高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当前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原理和课程论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优化策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师培养、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从教材、工作页编制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资源的匹配度;以微观互动教学法入手,提高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的互动性。并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分析了一体化教材和工作页的编写方法;以学习任务“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电路检修”为例,详细对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资讯(明确任务)、计划(制定计划)、决策(做出方案)、实施(实施方案)、控制(检查控制)、评价(评价反馈)”六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实践,研究并应用了微观互动教学法中的思维导图法、小组作业法、头脑风暴法、张贴板法等一一剖解课程教学过程的难点,突出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丰富了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各个环节有过程、有成果,实现过程与结果结合,有效提高了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