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手术方法以及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64例(78髋),其中男性10例(10髋),女性54例(68髋),单侧50例,双侧14例,年龄范围22~73岁,平均(54.6±11.2)岁。根据术前患者的骨盆正位片,按照Crowe分型将所有符合研究的患者分为四型,其中包括CroweI型9髋,CroweII型37髋,Crowe III型25髋,CroweIV型7髋。手术的重点是真臼上进行髋臼重建、处理股骨近端及髓腔、纠正过大的前倾角。必要时髋臼缺损处进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术后疗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进行,出血量在100~1425ml,平均出血量为(508.8±325.8)ml;手术时间在51~274min,平均为(116.4±51.4)min;平均住院日为(15.2±6.9)天。1例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清创缝合后愈合,余患者术后伤口均能一期愈合。患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肢体延长范围在0.5~4.0cm,平均延长(1.4±0.8)cm。肢体延长后均未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肺栓塞、贫血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髋关节脱位,也无假体松动翻修、移植骨吸收松动和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随访时间10~64个月,平均(30.7±15.3)月。术前Harris评分为(48.6±5.2)分,末次随访为(85.7±3.4)分,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的Harris评分进行对比t=-49.9(P<O.05),将所有病例的疗效按照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髋为12、良髋为63、可髋为3,术后优良率达到96.2%。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5.4±0.9)分,末次随访VAS(1.5±0.7)分,术前与术后比较t=30.2(P<O.05)。术前CE角平均为(18.7±2.3)度,术后平均为(48.1±6.7)度,t=-36.3(P<O.05)。术前患侧髋臼覆盖率(AHI)平均为(0.592±0.059),术后AHI平均为(0.851±0.036),t=-36.4(P<O.05),上述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患者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为(34.3±5.1),健侧股骨偏心距为(33.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O.05)。所有患者术后均改善了髋关节功能明显和疼痛缓解,并且恢复了部分工作能力。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DDH行之有效,是晚期DDH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早中期疗效满意。然而,由于DDH患者手术较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更困难,应根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病变和继发性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尽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应力作用,这是患者取得长期良好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