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与国际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而上市方式主要分为IPO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随着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分置改革,买壳上市行为越来越多,成为了许多公司上市的选择途径。两种上市方式在上市难度、上市监管制度、上市风险以及大股东掏空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通过比较两种上市方式,研究其是否对公司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会计盈余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用来了解公司状况的重要指标。会计盈余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Penman(2001)认为,“财务报告的质量等同于可证实的盈余”。因此,研究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考虑到我国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在上市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影响上市方式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本文不仅比较了IPO上市公司和买壳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差异,还分别研究了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上市方式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为典型的消息市,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强,以盈余和股票收益关系度量盈余质量可能带来一定偏差,本文从现金、应计项目与收益的关系角度,利用修正Jones模型和修正DD模型度量盈余质量。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上市方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盈利能力、成长性及公司治理情况等条件下,IPO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买壳上市公司更高;而在考虑控股股东类型的影响时,IPO国有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买壳国有公司更高,IPO民营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买壳民营公司更高。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上市公司分类监管,从而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