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亚洲第一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的局面。两国第一次面对“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的问题,中日两国的文化秩序的平衡亟需调整,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一漫长过程中的怎样保持两国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文化领域来调试“民族心理”实现合理的“国家定位”。因此,在今天对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大众文学进行再认识,实则是对中日关系国家定位与心理调适过程提供视点,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都是重要的。大众文学和文化民族主义是作为被建构的话语系统来考察的,希望通过语言学的方法论导入一个观察日本社会思想发展史。本文通过解构,试图叩问:日本文学,特别是大众文学,在作为与日本国民国家相配套的话语系统建立过程中,究竟存在于怎样的历史语境?叩问大众文学作为语言活动实际上所产生的现场的“事件性”,以及这一事件指向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存续变化,从而试图将文化民族主义这一“自明性”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引言部分:探讨作为策略的“解构”以及语言学方法的切入。大众文学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实则是对“自明性”的破解。第一章:“文化民族主义”·“大众文学”术语溯源。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术语溯源,还原其在历史语境中的产生、传播及内涵的变化。第二章:话语层面——日本大众文学对民族主义的解构。从话语语境、发话主体、接受主体三个层面,在话语层面,揭示大众文学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结论:日本大众文学对文化民族主义解构的现实意义。日本是中国的重要参照系,对日本自明观念的破解,既有实践意义,同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