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色彩分析——论“色彩群”理念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了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目前,城市色彩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城市力图打造有特色的城市色彩景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占30%左右,对于城市景观而言,居住区色彩往往以相对整体的形式呈现,而对城市色彩景观产生着影响。然而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色彩设计都试图追求各自的特点,但是由于缺乏城市色彩整体意识,或者设色失当,反而出现城市色彩景观混色(色彩相近而区分不开的状况)和杂乱现象,这种纷杂和区别与多样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并未有效利用色彩学原理创造出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 目前对居住区色彩的研究虽然不少,但都是停留在建筑主体设色的微观方面。本文针对居住区色彩进行的专项研究,通过另一新的层面,从居住区色彩构成探索创造城市景观特色的相关途径。即以居住区色彩为一个整体效应来分析其构成城市色彩景观的作用、控制方式及评价指标。依托城市色彩规划理论、色彩地理学、色彩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分别论述了居住区色彩对城市色彩景观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色彩群理念,辨析了色彩群的内涵以及外延;分析了居住区色彩群的视觉效应、行为效应。并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地域居住建筑色彩群形成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母体重复、色彩采集、主材显色、色调聚集、随形换位五种色彩群形成方式;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总结了居住区色彩群具体控制手法,如色彩群的保护、更新、创新、植入等;并提出色彩群品质的评价体系、14项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其中色彩群理念及色彩群品质评价体系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其他文献
本文以“院”这种基本的建筑空间类型和组合方式为研究对象,依照从理论研究出发,以实际案例论证,在工程实践中检验的研究架构,探讨院空间单元和院空间系统的特点以及控制院空间系
城市化、工业化快速进程的今天,我国城市旧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许多城市都通过建设新城区来拓展城市空间。随着新区的发展,新的城市中心应运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的日益发达、信息的广泛传播,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城市发展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越是现代化,人们越应
弄堂工厂在上海工业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其遗产的再生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弄堂工厂遗产以及类似地段的开发方向、改造策略以及理想的改造方式。 由于专述弄堂工厂历
城市声音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关注城市噪声对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城市声音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直到1973年,加拿大学者Bruce Davis和Pee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城镇滨水空间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城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沉积,体现出城镇独特的地域特征。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空间面临
学位
古城墙是中国历史城市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城市文脉延续的重要依据。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保护古城墙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城墙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
为了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开始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体现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合理分流病
透明性作为建筑的一种视觉和空间特征始终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自从柯林罗提出透明性的经典建筑理论,“透明”建筑便不断涌现。国内关于透明性的研究较晚,研究主要局限在美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