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内古特三部战争小说中的卑贱坠落与对自我、他者与死亡的重新认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尤以其作品中的黑色幽默、科幻元素和拼贴等特殊叙事手法而闻名。在他的十四部长篇小说中,《茫茫黑夜》(1961)、《猫的摇篮》(1963)和《五号屠宰场》(1969)为人们重新审视文学中的战争主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三部小说均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它们用一种看似漠然的笔调,揭示了卷入战争中的个体的创伤经历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难以承受的后果:《五号屠场》讲述了士兵比利在所谓爱国主义的鼓吹下奔赴战场,却发现战争本身毫无意义的悲剧经历;《茫茫黑夜》以自传的形式呈现了一位“没有国家的”剧作家和双面间谍坎贝尔的梦想幻灭;《猫的摇篮》则以其碎片化的127个章节喻示了没有道德指引的科学家菲利克斯在战争中和战争后造成的极具灾难性的后果。冯内古特的这三部小说构成了一个彼此互动的文本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能够逃避战争的压倒性力量。本文旨在从克里斯蒂娃的卑贱理论出发,分析冯氏战争小说中个体的卑贱坠落以及卑贱对于心理的净化功能,进而在战争语境下探讨对于自我、他者(尤其是性别他者)和死亡的重新认知。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细读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发现,传统战争小说往往只关注战争的建构意义,将其视为荣誉和正义的象征。他们倾向于把小说主角描绘成勇猛好战、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却对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恐惧避而不谈。相反,冯氏的三部战争小说始终聚焦于战争中无序的、前象征的不可名状之物,揭示了战争中个体的卑贱遭遇。面对卑贱的战争,卑贱者们经历着心理净化与认知的反复互动。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遭遇战争时的卑贱坠落来阐述卑贱的净化功能,从而分析冯氏战争小说中蕴含的对于自我、他者和死亡的全新认知。
其他文献
由于非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多数企业从事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会计道德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欢迎。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是任何在非洲做生意的人的主要担忧,津巴布韦也不例外。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以及一些商业组织向世界描绘其组织的更好图景的意愿,导致了客户和商业组织中的某些不道德行为,特别是在公共治理和问责制方面。该研究考察了道德对津巴布韦会计职业实践的影响。这项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主要问题,如个人价值观对会
振兴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学界普遍认为产业化是实现农业振兴的道路,但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社会过程以及社会基础缺少经验研究。本文以一个皖西村庄作为田野单位,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收集资料,将该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茶叶的产业化动力机制、茶叶经济组织形态建构等产业化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展现和理解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本文研究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背景与提出研究问题,以
从松江早期照相馆为始的“美术照相”,到松江本地精研摄影艺术团体——华亭摄影学会的创立,再到江苏省立女中(今松江二中)专设摄影课程并聘请艺术大师郎静山为摄影教师。松江地区摄影艺术的发展秉持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呈现了其独具特色的摄影艺术发展脉络。与此同时,又以其坚硬的文化传统不断地影响着这批活跃于松江地区摄影师的艺术创作实践。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松江地区摄影艺术性的形塑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补
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5G技术的进步为电商直播带货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电商直播带货这一新兴业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其独特优势。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疫情期间电商直播带货的传播展开研究是具有理论价值与创新意义的。以李佳琦、薇娅等头号主播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疫情期间的电商直播带货时,发现疫情时期的电商直播出现了电商主播的新鲜感搭配、传播媒介的多平台融合、窥探性引流的传播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经济来源不断丰富,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幅度迅猛,但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问题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土地是城乡发展的重要要素,而我国目前的土地供给由政府主导。因此,研究政府土地供给行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政府土地供给行为通过不均衡的城市化这
本科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心的核心议题。其中,学业求助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上海市“H”大学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求助能力的现状、问题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过程视角出发,构建了学业求助的“四能力三因素”分析框架,描述了大学生学业
新冠肺炎疫情是社交媒体时代,世界面临的第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依旧肆虐。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在本次新冠肺炎中的特点及其影响就成为了值得讨论的研究主题。本文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推特(Twitter)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展开讨论。研究首先在推特上以“COVID-19”为关键词,以2020年3~5月份世界疫情发展初期为时间段,搜索爬取得到了有效的10,334条推文样本。以
大量独生子女步入婚姻和生育高峰期的同时,“不婚”、“晚婚”和“晚育”等现象蔚然成风。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定量评估了独生属性对其婚育状况的影响,以增进对当前非传统婚育现象的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婚姻状况、初婚年龄和婚姻满意度上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考察其中的传导机制。成年独生子女更可能处于未婚状态,但这主要是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相对收入水平所导致。与
作为面向农村的故事读物,《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7月,因“文化大革命”而休停刊于1966年5月,期间共发行24辑,平均每期发行量能达到约30万册。这一火热的发行现象正好背靠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实践,而《故事会》在以往的启蒙现代性框架中被视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附属物,这一政治性压倒专业性的“启蒙”话语判断直接斩断了对发掘《故事会》(1963-1966)出版实践的丰富性的可能,也因此,60年代《故
近年来,收入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收入不平等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诸多负面效应,这种负面影响对于低阶层群体尤为明显。然而,我们还不清楚,收入不平等是否影响人们的情绪,以及是否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绪都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通过三项情境实验研究(N=450),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不同阶层群体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一、二的结果表明:(1)收入不平等没有影响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