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PCM)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多数)和(或)右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并发栓塞甚至猝死等,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有文献报道,在我国DCM的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男性多于女性(2.5:1),其中,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amily dilated cardiomyopathy, FDCM)占2.25%~8.8%,发病以青壮年较为多见,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1%。DCM患者如能及时得到诊断治疗,患者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以及致命性事件的发生。然而,由于DCM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截至目前,DCM的早期诊断仍缺乏敏感特异、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检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等情况,做出的排除性诊断,即需要排除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继发性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克山病(Keshan disease, KD)等有关疾病后才能诊断DCM。近年来,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目前,通过应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已在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的组织液和组织中寻找到相应的蛋白生物标志物,为肿瘤、骨关节病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方便快捷的新方法。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利用新近发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从DCM、KD等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寻找到相关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DCM患者、KD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期望通过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DCM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建立DCM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判别模型。研究目的:通过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DCM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建立DCM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判别模型,为DCM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便快捷的方法,为DCM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开拓新的途径。研究方法:选择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9例DCM患者作为DCM组;选择内蒙古、山东及四川等3省份(自治区)KD病区的32例慢型KD患者作为KD组;并以济南市当地健康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取受检者血清,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linProtTM MALDI-TOF-MS)检测受检者血清差异蛋白,使用ClinProTools2.2获取蛋白峰数据,并采用遗传、快速分类和神经网络等3种算法筛选血清生物标志物,建立ClinPrott判别模型。研究结果:①经检测DCM组、健康对照组2组受试对象的血清样本,共获得蛋白质/多肽有效峰图73个,其中有57个差异蛋白/多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组有35个差异蛋白/多肽上调,22个差异蛋白/多肽下调。筛选出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m/z)值为4247.95、4209.37、1058.69、1074.78、2364.71的5个蛋白质/多肽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经验证ClinPrott判别模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9.14%、99.16%。②经检测DCM组、KD组等2组受试对象的血清样本,共获得蛋白质/多肽有效峰图61个,其中有49个差异蛋白/多肽,与KD组比较,DCM组有22个差异蛋白/多肽上调,27个差异蛋白/多肽下调。筛选出质荷比(m/z)值为4049.27、3947.99、7927.06、1450.35、5917.11的5个蛋白质/多肽作为血清生物标志物,经验证ClinPrott判别模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9.17%、99.19%。结论:①DCM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DCM患者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筛选出的质荷比(m/z)为4247.95、4209.37、1058.69、1074.78、2364.71的蛋白质是DCM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构建的诊断模型能将DCM患者与健康人区分开。②DCM患者与KD患者比较,DCM患者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筛选出的质荷比(m/z)为4049.27、3947.99、7927.06、1450.35、5917.11的蛋白质是DCM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构建的鉴别诊断模型能将DCM患者与KD患者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