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雅明对于光晕艺术的再阐释——理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雅明的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也己经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注意力.作者的论文以本雅明最有影响力的文章《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文中的一些极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做出自己的理解,尤其是他对处于机械复制时代的光晕艺术的再阐释,希望能在由众多有关本雅明的批评作品形成的大合唱中拥有自己的声音.《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文集中最早被中国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一篇文章.该论文将两者在本雅明思想中的位置进行了一种新的分层.犹太神学和德国反资本主义浪漫情结决定了本雅明传统观的基本面貌."传统"到了艺术领域就化身为了本雅明的原创术语"光晕"."光晕"这一概念包括了美学和心理学范畴,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本雅明早期的一种光晕意识,这种光晕意识其实就是他早期的一种万物平等意识.当这种光晕意识进入了艺术领域之后,它变成了术语"光晕",成为了光晕艺术得以存在的基础.该篇论文认为本雅明对光晕艺术的再阐释正是基于他对摧毁光晕艺术作品权威的社会和艺术条件革命性的认识,而光晕艺术作品权威的丧失正是能够带来使世界处于和睦的弥赛亚状态的一个契机.由此该论文从社会背景,艺术条件以及本雅明的朋友布莱希特的影响出发探索了导致本雅明对光晕艺术再阐释的真实原因.论文最后对本雅明重新阐释光晕艺术的思想做出评价,指出整部作品就是一个寓言,本雅明的政治立场被翻译成了理论术语,艺术领域的光晕艺术的解魅的这一过程被视为一种社会历史领域内动摇权威和反对对法西斯元首希特勒进行偶像化的光晕生产的象征性的行为.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时期光晕艺术的再阐释可以算是十分激进的宣言,一种极其富有诗意的洞见,同时他神秘,激进的思想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其他文献
太宰治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太宰治生前曾被认为是一位离奇古怪的作家,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他对文
马克辛·洪·金斯顿(中文名:汤亭亭)作为最具影响力以及最成功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第一部著作《女勇士》,在1976年一经发表便
本文根据Keenan&Comrie提出的“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这一理论,研究了中国初中学生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习得顺序及教学对习得的影响。围绕中国学生的习得顺序是否与可及性层级
海明威,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无数读者的青睐,作为代表作之一的《老人与海》更是聚集了国内外所有学者,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斯佳丽》,并对续集文学创作及解读进行了探讨。文章以美国文学名著《飘》的续集《斯佳丽》(亚历山德拉·里普利)为例,结合语用学中Sperber&Wilson的“关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是当代英国文坛多产的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先后获得过布莱克纪念奖、爱·摩·福斯特奖等多项文学大奖,1980年还被授予皇家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