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成都市开展了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调研,并于2013年正式开始试点。这种保险的引入在保障农民重建家园,恢复灾后基本生产和生活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成都市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已经取得了良好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和服务“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成都市乃至国内的农房保险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开展对农房保险的研究显得很必要。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即政府和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供给方和主导方是强势的一方,农户作为该保险的接收方虽然通过保险收益,但在保险条款、保险规则制定上并无话语权,是弱势一方。因此,办好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最核心的是农户的接受程度。本文通过资料查阅、案例分析、调查问卷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说清农户的实际需求与现有保险及现行政策之间的差距,并找到症结所在,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首先对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的现状、开办模式、推行情况、发展模式、运行特征和发挥的效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分析结果证实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有利于保险业在完善社会保障、救灾减灾、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然后对成都市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开办模式、推行情况、运行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委进行剖析,并得出如下结论:成都市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具有费率低、公益性强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保障范围窄、经营成本高、损失率难认定等问题。最后分别从投保户、保险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四个维度给出合理化建议,结论得出通过各方努力,可以保障成都市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阐述,希望能够为成都市政策性农村居民住房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