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电极分析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一些场合下可不破坏试液直接进行分析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载体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以金属配合物作为中性载体呈现的反Hofmeister行为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化学和电分析研究领域中公认的活跃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力求探索新型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作为中性载体的PVC溶剂聚合膜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础研究,并将电极作为化学传感器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本文第一部分详细研究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 1.合成了呋喃甲醛甘氨酸合铜(Ⅱ)金属配合物,研究了基于该种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响应特性。研究发现,以呋喃甲醛甘氨酸合铜(Ⅱ)为载体的电极对水杨酸根离子有高的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序列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ClO4->SCN->I->NO3->NO2->Br->Cl->SO32->SO42-。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呈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6-1.0×10-1mol/L,斜率为-56.8mV/dec(20℃),检测下限为8.0×10-7mol/L。运用紫外光谱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电极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2.报道了以新型金属配合物N,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双核锰(Ⅳ)[Mn2(Salen)2O2]为载体的高选择性水杨酸根PVC膜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ClO4->SCN->I->NO3->Br->SO32->NO2->SO42>Cl-。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9.0×10-6-1.0×10-1mol/L,斜率为-53.6mV/dec(20℃),检测下限为7.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电极可用于药品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详细研究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 1.研究了基于金属有机配合物水杨醛丙氨酸咪唑合铜(Ⅱ)[Cu(Ⅱ)-SAI]为中性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发现,以[Cu(Ⅱ)-SAI]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呈现出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次序为SCN->ClO4->Sal->I->Br->NO2->NO3->SO3->Cl->SO42->H2PO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3.0×10-6mol/L浓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