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雨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国内外对酸雨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为止,关于酸雨对中药材及其种植地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和微生物活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报道。本论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浸泡土壤、胁迫处理三种中药植株(白术、元胡、贝母)及其种植土壤,观察酸雨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以及植株生长的影响(重点观察酸雨对白术种植地土壤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1)酸雨酸化土壤,土壤pH值随酸雨pH的下降而下降;酸雨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行为,破坏土壤化学元素的平衡,导致有机质和一些阳离子的流失,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抗胁迫的缓冲能力降低。(2)种植不同的中药植物,其种植土壤中的微生物受酸雨影响的程度不同,但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酸雨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对于真菌生长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抑制氮素转化微生物生理群的生长和繁殖,影响碳素转化菌的生长,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总量下降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减少,酸雨的酸度越大,表现出的抑制作用越明显。(3)酸雨抑制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且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其抑制作用加强,但对磷酸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纤维素分解强度、氨化作用、固氮作用、硝化作用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酸雨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根际微生物总量随酸雨酸度加大而减少,但由于植物根系的存在,可使酸雨对根际微生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不同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5)酸雨可对植株本身造成直接的伤害,抑制白术种子萌发,导致种子活力指数下降,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通过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等影响的综合分析,认为酸雨的长期作用必然影响土壤的生态效应,不仅导致土壤生物活性的下降,势必将进一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