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教师的摇篮,其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关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体育学力是指学习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够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能力、认知与情意的总和,按其性质可分为隐性体育学力和显性体育学力两方面。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学力的概念,构建体育学力的内容结构,对当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学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进行实践求解。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隐性体育学力的现状是:认知部分表现为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较强,记忆力、想象能力较弱;情意部分表现为学习兴趣较浓厚、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较积极,学习意志较薄弱。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显性体育学力的现状是:体育学习能力中接受知识技能能力和转化知识技能能力较强,运用知识技能能力较弱;体育教学能力中驾驭教材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能力、运用口令能力、讲解示范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较强,制定教学目标能力和教案编写能力一般,教学组织能力、运用教学方法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薄弱;指导训练及比赛能力中制定训练计划能力及医务监督能力基本可以,指导训练实施能力、临场指挥能力以及赛后总结能力较弱;裁判工作能力中掌握裁判法及规则能力和临场执裁能力较强,竞赛组织能力和执裁后总结能力较弱,裁判等级方面存在较大欠缺;科研创新能力薄弱,急需提高。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学力水平主要受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其中学校管理方面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学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学校体育实践环节、学校体育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教学思想观念、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影响;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意志及其学习努力程度、自我发展意识的影响;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文化程度和与父母间关系的影响;社会方面主要是就业压力和社会舆论与风气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启示:1)树立正确的体育学力培养观念,提高对体育学力培养的重视程度2)磨练学习意志,提高学生自我发展意识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教学、训练与裁判工作能力4)加大学校体育科研活动开展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5)改变教学思想和内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学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