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主要代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而忽视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累积至今,当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论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上,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均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高校相当大一部分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特征。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而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更是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性理论研究内容,从资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概念的解析入手,结合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理论的概述,为后文的内容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以及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简要归纳了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沿革,并对当前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形成途径及特征,并结合对全国部分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当前高校非经营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内容,即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讨。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管理的逻辑过程、管理结构以及制度体系设计等方面探讨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