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保守疗法(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和手术疗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优劣,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各种原因,合理选择适应症,指导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提高治疗疗效,减少骨折后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荆州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根据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及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选取98例Ⅱ~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48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B组患者50例,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构成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X片Leed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活动症状Mazur评分,4、6、12周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98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9个月,A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比B组少,且骨痂生长优于B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X片leeds评分行x2检验分析比较后发现:Ⅱ度损伤者A、B两组对比P=0.3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及Ⅳ度损伤者A、B两组对比P值分别为0.039、0.04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Mazur评分经t检验:Ⅱ度损伤t=0.518,p=0.608>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Ⅲ度损伤:t=4.148,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Ⅳ度损伤:t=6.76,p=0.00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属Ⅱ型、部分Ⅲ型即无明显后踝骨折或后踝骨折块累及10%以下的负重关节面的骨折,保守治疗在踝关节功能恢复上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且能有效保护软组织铰链,利于骨痂生长,值得临床应用;对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中后踝骨折块累及10%以上的负重关节面的Ⅲ型、Ⅳ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困难,手术治疗在骨折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建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