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扩大的地区差距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当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时,会使资金、人口、技术等不断流向发达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种种社会问题的相继出现。而相对于欠发达地区,就会产生“抽空”效应,从而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准确度量差异并找出造成差距的真正原因,透彻理解各种因素对地区差距形成的作用机制,是客观评价经济发展的成绩与问题的必要内容,也是选择并实施切实有效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及时分析、了解财政政策作用的效果,是制定正确财政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有必要就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深入分析。
本文以江苏为例,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江苏省财政政策在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和缩小江苏地区差距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回顾了政府是否应干预地区差距的理论争议,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投资和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首先回顾了江苏省地区差距的发展和现状,使用高斯核密度分布方法,以江苏65个区县1990-2005年的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为基础,对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经济收敛分析,探寻江苏地区差距的特征。其次,在对江苏为缩小地区差距所实施的财政政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江苏省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根据1987年和2002年江苏投入产出表以及其他多种数据来源,编制了2002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42个部门的省域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包括江苏三个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多地区多部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RC-CGE)。通过外生政策变量,从短期和长期对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政策冲击分析。在政策冲击分析中,首先从总体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财政政策对苏北经济的影响;接着对财政政策对江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进一步展开分析。最后,本文在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财政政策实施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增加了我们对江苏省财政政策的认识,为利用财政政策发展经济和缩小我国的地区差距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的总体结论是:江苏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江苏省总体经济增长,并能缩小江苏省人均GDP的地区差距;相对于增加对苏北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苏北财政投资对苏北地区以及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应要大得多。论文提出了以下基本结论:
(1)江苏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江苏省总体经济增长;(2)江苏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缩小江苏地区间人均GDP的差距,但不能缩小人均消费的地区差距。(3)相对于对苏北地区的转移支付而言,加大苏北财政投资对苏北地区以及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应要大得多。(4)江苏省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5)政府支出、转移支付都和江苏地区人均GDP的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原因,这些因素推动了江苏地区这些年的经济增长。(6)缩小江苏各区县的人均GDP差距不仅仅要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要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内部各区县的差距。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综合运用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以及CGE模型的多种理论成果,根据1998年、2002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和江苏统计年鉴等数据编制了2002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的省域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2002年江苏省三区域的社会核算矩阵,建立了一个较全面反映财政政策影响的大规模多区域递推动态CGE模型,用以研究缩小江苏地区差距的财政政策评估。二是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对1978-2006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区域间分解分析和市县间分解分析,全面描绘了江苏经济差异变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