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及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证候、证素对比,系统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科研、证候规范化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研究对象:2011年9月一2013年1月期间收集就诊于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或病房,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史并有上消化道症状,近4周内未服用过PPI制剂、抑制Hp的抗生素,近2周内未服用过H2受体拮抗剂、铋剂及硫糖铝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例242例。研究方法:设计临床研究观察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胃镜检查等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完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4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Hp感染阳性患者181例,占74.8%,Hp感染阴性患者61例,占25.2%。男性患者68例,占28.1%,女性患者174例,占71.9%。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50-59岁及40-49岁年龄阶段人数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6.4%及21.9%。本次研究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学历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本次研究通过对24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阴性患者的四诊信息分别进行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初步得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位主要在肝脾胃,病性主要为气滞、气虚、阳虚、寒、热;证候分类主要是类脾胃虚寒证31例(17.13%)、类肝胃郁热证99例(54.70%)、类肝郁脾虚证35例(19.34%);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位主要在肝脾胃,病性主要为气滞、气虚、阳虚、寒、热,证候分类主要是类脾胃虚寒证27例(44.26%)、类肝胃郁热证30例(49.18%)、类胃热内蕴证14例(22.95%)。本次研究认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虚实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