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类呫吨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大分子如酶为靶标,以天然活性物质为基础进行结构改造和结构修饰,探讨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得有机小分子的有效药用基团和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部位,是有机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有效途径。α-葡萄糖苷酶是生命体中的一类非常重要的酶,在机体的许多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是许多重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的相关酶。而咕吨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使之具有抗肿瘤、降血糖等广泛的生理活性,有望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因此,本课题选择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标,天然咕吨酮类化合物为母体化合物进行设计合成及结构改造,并在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探索咕吨酮类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 论文第一章首先从天然来源以及人工合成两方面详细综述了近两年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然后综述了近两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物来源的咕吨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同时综述了近两年来合成改造得到的具有生理活性咕吨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和部分研究成果,简要说明了本文的主要设计思想、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各种咕吨酮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所采用的合成方法。并对反应结果、反应条件及其优化、反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对咕吨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包括:(1)将咕吨酮C3和C7位的羟基分别以甲基取代。(2)将咕吨酮的C2位进行羟甲基取代。(3)将羟甲基取代的咕吨酮产物氧化,得到C2位上醛基取代的咕吨酮化合物。(4)将咕吨酮C3位的羟基与异烟酸成酯。共合成了33个咕吨酮类化合物,其中16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并且,从初步测得的有关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数据,讨论了结构与抑制活性间的构效关系。
其他文献
看到标题,许多历史爱好者会迅速给出“标准答案”:第一次全球化因大航海而兴起;第二次在19世纪初到一战前;第三次则从二战后到今天。  可问题是: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作为第一次全球化肇始,表现是新大陆(指南北美洲)与旧大陆(亚洲、欧洲和非洲)出现了“植物大交换”,殖民地时期美洲普遍栽种作物有247种,从欧洲移植的达199种,可这些植物的原产地大多不在欧洲。它们从何而来?它们为何被带到美洲?  《香料漂流记
期刊
在对国内外二氧化锡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它始终存在着选择性和稳定性问题.该论文避开传统的研究敏感材料的方法,重点研究测试方法以提高传感器的选
本工作从分析目前市场上的有机硅建筑防水剂及国内产品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开发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有机硅防水材料展开,特别是对氟改性有机硅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研究,开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和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pH及温度双重敏感的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
本文通过各种化学合成及聚合方法,设计具有自旋转变性能的新型高分子配合物,以提高其自旋转变性能,从而使其具有作为信息存储材料的可能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高分子及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主要工作如下:1、合成以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为主链的自旋转变配合物:以4-氨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