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靠墙走,靠墙站,穿衣服,不吃饭。”小时耳熟能详的谜语,现在的人大多已不知此为何物。即使是在杨家埠这样的“年画村”我们也看不到这种情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思想和对美好生活愿望的年画正悄然的远离我们的生活。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是发展的必然。但是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涵,包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年画的消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门神信仰的流变和年画的起源与发展。总的来说年画起源于人们对“门”的崇拜和神话传说,后经人们的演绎而创造出“门神”的形象。最初“门神”是画在门上而非贴在门上,“门神”被人们广泛的接受画“门神”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板年画“门神”随之而生。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简述从明清以来我国民间信仰变迁看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发展。杨家埠年画产生于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寄托,历届政府对民间信仰的政策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民间信仰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发展变化。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民间年画亦被当做传播旧思想的武器而被改造,流传下来的画板更是被烧毁。现在的杨家埠木板年画除了“灶王”外,其他的已和民间信仰彻底脱离关系,这也是杨家埠木板年画衰落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述二十世纪以来年画传承保护之成果与困境。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传统的民间信仰亦被打压的“荡然无存”,杨家埠木板年画也未能幸免于难,迅速衰落的杨家埠木板年画的保护提上了日程,本部分主要介绍对杨家埠木板年画的保护以及杨家埠木板年画在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第四部分,在现代背景下传统年画保护开发的对策。受到黄河流域文化影响的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在民间信仰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对如何保护杨家埠木板年画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