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膜平作与沟播谷子抗旱增产机制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全覆膜栽培技术对谷子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张杂谷3号"为试材,于2015-2016连续两年间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内蒙古清水河县,通过全覆膜平作(QP)、全覆膜垄沟种植(QW)、露地平作(CK)三个处理,研究全覆膜栽培方式对谷子形态生理特性、土壤指标、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明确适合该地区旱作谷子的全覆膜栽培方式。研究结果如下:1.全覆膜处理QP、QW能够极显著提高谷子的出苗率,QP、QW处理两年平均较CK分别提高了 9.94%和6.24%。两年的出苗率处理间均表现为:QP>QW>CK。
其他文献
氮素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元素,因而马铃薯生产中普遍使用氮肥,有关马铃薯氮素养分积累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颇多,但氮素对马铃薯植株C/N的影响以及C/N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有学者曾提出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可能与体内碳氮比(C/N)有关,此观点有待进一步验证。基于此,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夏坡蒂、费乌瑞它组培苗和克新一号脱毒种薯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两个生产季的温室微型薯繁育试验,以及
学位
粮食增产长期刚性需求和当前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发展背景下,以更少氮肥投入获得更高产量需要挖掘土壤生产潜力。但提升土壤基础生产力(ISP)能否协同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NUE)尚不明确。定量化解析ISP与玉米产量及NUE的关系及其生态生理机制,探讨影响ISP的主控因子,将为依靠地力提升实现玉米产量与NUE协同提升提供基础性依据。本研究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较大跨度下ISP的差异,采用多生态
学位
以4个国内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和四-144、四-287)为测验种,应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37份美国自交系进行宜机收特性鉴定及配合力分析,筛选配合力优良的美国玉米自交系,组配高产宜机收杂交组合。分析供试美国玉米自交系利用潜力,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论如下:(1)供试美国玉米自交系宜机收性状配合力较高的材料有:PHV37、2FACC、LH163、LH220Ht、LH160、BCC0
学位
本文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的处理方法,观测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生化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供应正常情况下,甘草的叶片鲜绿,枝条舒展,长势旺盛,叶片相对含水量为65.25%并趋于稳定。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在轻度干旱胁迫时(3d~6d),甘草的外部特征仍保持鲜绿,生长健壮,叶片相对含水量为55.97%;在中度干旱胁迫时(9d~12d),部分叶片出现发黄
学位
挖掘作物对氮肥吸收与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减氮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时间维度上探讨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杂种优势演进特征,阐明其演进的生理基础、主控因子及限制因素,可为玉米氮肥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和农艺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以1970s-2000s典型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两个施氮水平下(0和150kg N.hm-2),系统分析了各年代玉米单交种氮肥利用
学位
本文以克新一号、夏坡蒂、K1和K2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和山梨醇作为干旱胁迫剂,通过两批次组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组培苗生育进程及试管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遭受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叶片数、株高均会随干旱胁迫而降低,各器官含水率同样随着干旱胁迫而降低;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者有别前者,尤其是品种K1和K2根系干物质量的变化并未出现之前的规律,而是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
学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分布有逸生型白三叶种群。这个白三叶种群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氮能力,已经作为父本材料与高加索三叶草杂交,形成大量杂交后代株系。为了提纯白三叶根瘤菌用于对研究材料进行接种,观察杂种F1代接种根瘤菌后的固氮性,同时试验观察氮钾元素对F1代株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首先对白三叶根瘤菌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了筛选,提纯了根瘤菌。根瘤菌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
学位
针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需求快速增长等问题,本文进行饲用作物混播模式研究,以期增加饲草产量、改善饲草品质,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本研究以燕麦(白燕2号)、豌豆(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设燕麦与豌豆5种不同比例同行混播处理,研究燕麦与豌豆种植对其土壤性状、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当地最适宜的混作种植比例。研究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作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含量,
学位
本文针对农牧交错区饲用作物种植模式单一、土壤退化严重等问题,研究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饲草产质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确定其间作比例的最优模式。本试验以燕麦和箭筈豌豆为材料,设行播1:1、1:2、1:3、1:4、2:1、3:1、4:1共7种间作比例、燕麦与箭筈豌豆2种单作处理,研究燕麦和箭筈豌豆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其土壤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燕麦、箭筈豌豆在不同间作比例下,总产量均高于箭
学位
甜菜是我国重要的制糖原料,主要种植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地区。这些地区早春温度低,并时有倒春寒天气事件发生,是制约甜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系统深入研究甜菜幼苗耐寒性,对选育甜菜耐寒品种,提升甜菜幼苗期耐早春低温,延长生育期,扩大种植范围和防寒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20个甜菜品种通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耐寒性筛选;以耐寒性不同的甜菜品种为材料,研究甜菜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