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纳米金为报告系统的病原体快速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是微生物检测发展的趋势。这种以微生物的基因为检测靶标的检测方法,既能够克服以微生物表型特征为基础检测方法的缺点和影响因素,从根本上对微生物进行鉴别和特征分型,同时能够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核酸检测实验技术,具有快速、敏感、高效、高通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DNA测序、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药物开发、基因诊断等多个领域。但目前的病原体检测芯片,在探针设计上,多采用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为探针,虽然特异性强,但各探针序列长、结构复杂,Tm值、GC含量、长度差异大,很难保证芯片上所有的探针分子能在相同条件下充分杂交,使芯片可靠性降低。在分子标记上,多采用荧光素为报告分子,灵敏度低,检测条件高,数据的读取与分析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因此目前的病原体检测芯片检测内容单一,目标菌数量较少,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检测用基因芯片的主要缺点,采用寡核苷酸探针和纳米金信号放大技术,研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的高通量的、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调查,把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感染病原体以及一些临床少见但非常重要的病原体作为检测目标,比较选择经验证并得到公认的各病原体种、型保守基因片段作为其特征性核酸标志,用于各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设计、筛选出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并制成膜芯片用于样品的检测以验证其可靠性。然后,选用醛基修饰的玻片为载体,氨基修饰探针制作芯片。通过检测不同探针浓度对探针固定效率及杂交效率的的影响,确定最佳点样浓度。建立了纳米金核酸标记方法和杂交信号银染放大检测方法。并将该芯片检测技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确定其临床实用性及可靠性。实验的主要方法及结果如下:1. 通过查阅文献报道并进行临床调查,确定20余种临床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以及一些临床少见但非常重要的病原体为检测目标,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耐药基因。完成了各靶病原体特征性核酸标志的确定以及扩增引物的设计。完成了12个病原体及一个耐药基因PCR扩增方法,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WP=8>2.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以及mecA基因等,并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使各扩增反应能在相同的扩增条件下完成。3. 在相同条件下设计了各靶病原体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探针进行计算机模拟筛选,并利用同位素标记靶序列对探针的特异性、可靠性的指标进行检测,并确定了杂交条件。结果显示探针间Tm值相差仅0.4℃,各探针在G+C含量、发夹结构、自身二聚体以及重复碱基数等指标均符合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要求,所选用探针特异性强,具有相同的杂交条件。4. 将筛选出的检测探针、阳性对照探针以及阴性探针点在尼龙膜上制成膜芯片,用于样品的检测,相应检测探针点及阳性对照均有杂交结果,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其他探针点均无显影结果,背景清晰,结果可靠。证明本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各靶序列的检测。5. 为确定最佳点样探针浓度,进行了探针浓度对探针固定效率和杂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探针浓度从5nM到4000nM变化时,其固定效率先迅速增加,在浓度达到1500nM后趋于平缓。与靶序列杂交后其杂交点信号强度值在高于1500nM的探针高浓度区,反而呈下降趋势。表明点样探针浓度为1500nM时可获得较好的固定率和杂交效率,因此将制备芯片的探针浓度确定为1500nM。6. 实验结果显示,用纳米金标记样品同芯片杂交,银染显色,其最低检测值可达100fM,同目前常用的cy3为报告分子的方法相比,其灵敏度要高出50倍,且检测结果可以用肉眼或普通光学仪器记录。7.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探针点及阳性对照点均有显色结果,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其他探针点均无显影结果,背景清晰,结果可靠。检测结果与常规经典检测鉴定方法结果一致,证明本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方法简单,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通量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兴技术,并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推进而逐渐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农业投入品领域就亟待一种辅助其科学管控的技术,其目前存在的购销台账可信度低、质量安全保障度低、责任追踪准确度低、追溯周期连贯性低等问题正好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下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解决农业投入品的上述问题,分析了使用区块链技术智能管控农业投入品的优势,并对基于区块链的农业投入
结合云南茶马古道区域特色,利用信息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云南茶马古道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事业发展。在分析建设云南茶马古道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可行性与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云南茶马古道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整体开发架构与实现功能。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为了解蛋白质生物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极为重要。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存在于机体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学中的许多现象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和癌变等均受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如酵母双杂交系统、亲和层析、免疫沉淀、蛋白质交联及GST沉淀(GST pull-down)技术等。其中,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发展迅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保管着千万件量级明清两朝宫藏档案的专业档案馆,自2011年开始采取"社会化整理+计算机辅助"的整理模式,开启了档案的数字化整理阶段。在整理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档案电子数据逐渐形成了标准化与开放性两大特点;同时,基于大数据时代利用者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明清档案数据库应用模式相对滞后。有鉴于此,知识图谱作为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以其独有的优势
在当前中国民航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体的发展速度与中国民航的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民航信息系统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民航必须对信息系统的当前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切实优化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民航的信息化发展。
期刊
档案专题数据库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收集组织并编辑的信息资源库,其在深层次开发馆藏资源、推动档案部门自身建设、使得用户获取高质量数据,以及服务于国家战略决策,打造高端智库等方面的客观需求,使得其在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建设与发展。本文对我国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进行探析,包括其建设的时代意义,类型与特点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最后提出建议与策略。
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传统益智玩具以具体形象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智力水平、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姚大爷是一名老退休干部,生前共计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育有一子姚子,第二次婚姻期间收养一女姚女。2006年姚大爷在第二段婚姻期间通过房改取得一套房屋的所有权,2008年姚大爷第二任妻子去世,同年再婚。2013年第三任妻子去世,婚后无子女。2017年姚大爷办理了公证遗嘱,内容是"在姚大爷死亡后,姚大爷应继承的第三任妻子的遗产和姚大爷名下的房产全部遗留给姚子,姚女不参与继承和分配;死亡后丧葬事宜由
期刊
炭疽芽胞是标准的生物战剂。 9.11事件后,炭疽芽胞作为生物武器的恐怖威胁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建立和开发有效防治炭疽的新型技术已成为军事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领域重要的任务之一。炭疽芽胞对热、辐射、干燥、化学药物和静水压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至数十年。受到炭疽芽胞气溶胶或粉末攻击后,被污染的大面积环境中的芽胞很难彻底清除,对人群将造成持续威胁的问题一直是生物武器防护技术的一大难题
肝激酶B1(LKB1)也称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TK11),是1998年首次在Peutz 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中发现的抑癌基因。它的种系突变是PJ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癌症易感性的重要遗传基础。LKB1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通过使底物蛋白的磷酸化或与靶蛋白的结合,LKB1蛋白调节着基因表达并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调控。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LKB1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