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用语言交流时,除了传达信息外,还用语言建立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任何一段话语都包含“内容”和“互动”这两个层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就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如何在交流互动中建立、转变、保持人际关系的。很多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人际功能做过研究。本文采用了一“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和—“马丁的评价理论”—对奥巴马的胜选感言进行分析。韩礼德认为人际功能是指语言体现各种人际关系的功能,它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情态和意态)体现。语气由主语和谓语动词的限定部分实现,情态由情态化和意态化构成(Thompson,1996:41)。但功能语法着重研究词汇和语法层,它主要关注小句之内的意义。马丁的“评价理论”把语篇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话语语义是它的主要研究层次。该理论指出态度贯穿整个语篇,不受语法框架的限制,它的重心是超越小句的意义。评价系统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态度可进一步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介入主要是指作者或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态度介入到对他人、地点、事件和事态的评价上。级差是指态度的明暗和介入的强弱程度。在构成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态度是核心,起着支配性的作用,态度促使作者或语言使用者介入,而态度的明暗和介入的强弱形成分级(J.R.Martin,2008:2)。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是第一位不依靠政治献金而是靠选民募捐获得最多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其民意支持率高也创下记录。除去美国政治因素,其个人的演讲魅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奥巴马的演说经常能深深地打动选民,可见其演讲充分实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不但用语言拉近了和选民的关系,也用语言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了选民的行为。因此他的竞选获胜感言是一篇很好的分析语言人际功能的语料。本文通过—“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和—“马丁的评价理论”—对奥巴马演讲的人际意义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探寻演讲者是如何在具体语篇上,从不同层次实现人际功能的。通过了解并掌握其语言使用的背景和达到的效果,或许能帮助使我们勾勒出一个构建成功实现人际关系的语篇的可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