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重载疲劳全过程分析与疲劳寿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者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重车荷载在高速公路运输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超载现象频发。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在高速公路桥梁中占比较大,服役多年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在长期重车疲劳荷载作用下普遍存在着梁底开裂、露筋、下挠过大等病害。已知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疲劳研究的基础数据几乎均源于缩尺梁的疲劳试验,基于服役足尺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疲劳试验结果的研究却鲜有所见。本文基于某高速公路实测重载交通数据,对服役于该高速公路23年的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进行疲劳试验,并对该梁的剩余疲劳寿命及相关疲劳问题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统计调查法得到该高速公路2188252辆重车荷载的类型、数量和总重,并确定各典型车辆的轴重、轴距等主要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使用本文依据EM-GMM模型和M-R法原理并基于Matlab程序和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出的“随机荷载转换器”计算出适用于服役足尺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疲劳试验加载的等效疲劳荷载谱。(2)开展服役足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静力和疲劳试验,得到该梁的承载力限值及疲劳应变、挠度等疲劳相关数据,拟合出服役足尺钢筋混凝土试验梁的疲劳S-N曲线。本文基于由实测重载交通量转换得到的随机疲劳试验荷载谱分析不同循环次数下试验梁的挠度和应变等数据,计算出试验梁的等效恒幅疲劳应力谱并根据疲劳S-N曲线预测出试验梁在实际车辆荷载下的疲劳寿命。区别于传统交通量预测,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分析的角度出发针对高速公路重载疲劳车的远景交通量进行预测,进而求出该服役混凝土空心板梁在重载交通下的疲劳破坏时间。(3)基于本文提出的协同损伤准则提出混凝土的疲劳本构模型,基于Miner线性准则建立钢筋的疲劳本构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混凝土疲劳本构参数计算”程序,通过该程序计算出混凝土经历任意次疲劳荷载后的本构参数,将其输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并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疲劳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该协同损伤理论的可行性。基于该协同损伤理论结合失效判断准则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数值模拟,可求出任意次疲劳荷载后该混凝土梁的全过程疲劳状态,以方便实际工程中对混凝土梁当前的疲劳状况进行掌握判断并预测其疲劳寿命。(4)基于损伤演化模型理论对足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的疲劳刚度进行研究。在热力学理论基础上推导出疲劳塑性流动损伤演化方程,根据经典的损伤演化方程推导出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发展特性的两阶段刚度损伤演化参数模型。基于混凝土空心板梁疲劳试验结果拟合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刚度与疲劳次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进而拟合出用刚度表示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疲劳损伤度方程。提出的刚度损伤演化模型可方便实际工程中通过易于测量的混凝土梁刚度来推断混凝土梁当前的疲劳损伤度及其疲劳寿命。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动态交互的移动感知服务(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正成为人们出行及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互联网打车(E-hailing)服务、共享单车、物流/外卖、移动支付、视频识别以及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精度地图、车联网及自动驾驶等。各类智能信息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大规模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的发展,如基于海量时空数据的客户画像技术、精准广
行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代表性弱势群体,一旦发生事故,行人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交通参与者。统计数据表明,每一起涉及行人的道路交通事故平均会造成1.2名行人受伤或者死亡,而这1.2名行人中出现死亡的概率高达29.2%。近5年的统计数据中,我国行人死亡人数占当年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持续保持在25%以上。斑马线的设置正是为了解决行人的弱势身份问题。但实际情况表明,我国驾驶人在通过斑马线时遵守
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严重,与之而来的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各个城市开始寻找与该城市发展相协调的需求管理策略。限行限购是目前常用的手段,然而会带来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拥堵收费由于影响公平性,因此国内暂未实施,寻求更为公平和有效的需求管理策略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既有的拥堵收费策略、限行限购策略、交易通行权策略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理论和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