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石油烃造成的土壤污染仍然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技术结合土著石油烃降解菌群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将5种表面活性剂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考察了最佳修复条件和对石油烃降解菌的毒性。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出土著石油烃降解菌群并进行驯化,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驯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演变。从不同的污染场地分离出5株具有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的菌株,并将其与土著降解菌群进行复配,成功构建了高效降解菌群,提高了微生物修复的效率。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修复效果影响显著,TRS-1表面活性剂适用于处理实验中的土壤,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浓度2000 mg/L,温度35℃,振荡时间为45min,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70%。表面活性剂对低分子量的烷烃的去除效果更好,当烷烃的碳原子数低于18时,除SDBS外其他四种表面活性剂表现出对奇数个碳原子烷烃的去除率要高于偶数个碳原子数的烷烃。表面活性剂对于初始条件下相对亲水的菌体的表面疏水性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使其表面性质向疏水性增强的方向发展。(2)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降解菌群中的微生物不断发生变化,优势菌种逐渐突出,最终驯化的菌群以不动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无色杆菌属、嗜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石油烃降解菌为主,其中不动杆菌属的群落丰度最高,达到96.27%。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驯化过程产生了不利影响,降低了优势菌群的丰度,使菌群的降解能力降低。(3)分离出的产表面活性剂菌株中,BS2和BS5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成功与土著降解菌群复配,构建高效降解菌群对石油烃的去除率达到84.20%,有效提高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4)在土壤修复实验中,复配菌群比土著降解菌群表现出更好的修复效果,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达到了89.91%,比土著降解菌群高出26.50%,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