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切换的无人直升机双回路鲁棒控制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直升机因其具有的独特飞行特性、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特点,在军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自主飞控系统控制下能够完成固定翼飞行器无法胜任的任务,如线缆巡检、反恐侦查、灾情巡查等。所以研发无人直升机自主飞控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模态切换的无人直升机双回路鲁棒控制算法,并开发一套飞行姿态控制试验平台。首先针对文献中提供的多个模态MIMO无人直升机线性模型进行分析,证明其对象本身各通道均存在静不稳定性和较大耦合性。在借鉴内外回路控制和鲁棒控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切换的双回路鲁棒控制算法。其中内回路控制器采用H∞回路成形技术进行设计,使得内回路不仅能够实现ADS- 33 E - PRF标准规定的三维姿态角和垂向速率通道间解耦,满足通道内的带宽、静动态ACAH性能要求,而且具有一定的鲁棒稳定裕度,以克服模型不确定性带来的内环系统摄动;外回路控制器采用H∞混合灵敏度优化技术进行设计,使外回路实现纵向、横向速率以及高度的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降阶控制器参数化设计的结构;对于多模态系统控制问题,给出了多模态切换控制实现的条件。并且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软切换”的多模态切换控制策略,以此减小切换过程中的抖动和冲击。该算法经仿真验证,获得了期望的控制效果。其次,设计了一套无人直升机飞行姿态控制试验平台。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该平台设计为“机载上位机——机载下位机——地面站”的系统架构方式。机载上位机采用“Wifi模块+PC104 plus”嵌入式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在其上面安装Windows XP系统,用Visual C++ 6.0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完成与机载下位机进行指令信号与监测数据的串行通讯,数据机载存储以及向地面站进行数据无线转发。地面站负责接收机载上位机无线转发的数据并进行存储。机载下位机软硬件完全进行自主设计、开发和调试。通过系统需求分析,设计采用“DSP +CPLD”架构模式,在CCS和QuartusⅡ开发环境中进行程序开发,实现IMU导航姿态解算、姿态指令跟踪控制算法、伺服舵机的驱动PWM波形的生成以及手动自动切换等功能。平台开发完成后,被移植到“雷虎90”原型直升机模型上,并进行了室内和室外的试飞实验。对摄录的影像资料和采集到的检测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该飞行姿态控制平台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医疗机构临床诊断必需的仪器之一,主要用来测定人体体液中的各项生化指标,为医生确定病人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是一个集光、机、电于一体的生化检验设备。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阐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描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整体结构、工作流程以及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根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控制任务情况,确定了控制方案,完成了电子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根据全自
超声电机自问世至今已获得广泛关注。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电机不同。运行时,定子在压电陶瓷的带动下高频振动,转子在与定子的摩擦力带动下转动,而压电陶瓷的振动是外加输入电压的结果。超声电机特点鲜明,在很多方面比电磁电机更有优势。它运行速度远低于电磁电机,单位体积输出转矩更大,响应时间更短,断电后存在保持转矩。由于上述优点,超声电机已经成为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超声电机运行时将产生大量损耗,损耗一方面来源于
作为现代交通监控的重要工具,视频异常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它在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方面还远远满足不了很多实际的应用要求,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
黑色素瘤是一种转移快、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黑色素瘤的早期检测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四旋翼无人机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类旋翼型无人机,因其具有垂直起降、简单易操作、可在狭小空间作业等优势,在军事侦查、警用防暴、农林业考察、大众娱乐等等诸多场景得到广泛应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重要技术。该技术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其泛化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
有载分接开关(On-load Tap Changer,以下简称OLTC)是有载调压变压器内唯一频繁动作的电气设备。通过OLTC的逐级动作,可实现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对高压输配电电网的有载调压,其准确
复杂网络抗毁性研究因其深远的应用背景而深受广大学者的重视,已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指导,以智能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为寻优工具,综合运
超声成像具有无损伤成像、实时动态成像、成像系统简洁等诸多优点,在远程医疗和战地医疗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功耗的降低使得掌上超声成像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目前掌上超声成像系统正朝着无线化和人机交互友好化两个方向发展,国内掌上超声成像系统发展迅速,但前端系统的独立自主设计与实现技术仍然薄弱。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掌上超声成像系统的前端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在降低超声成像设备成本的同时
压缩感知理论基于信号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在信号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可通过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采样数据准确重建原始信号,真正实现了直接高效的“信息获取”。压缩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