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相关性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检测放射性皮炎发展过程中血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表达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小样本、非盲、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60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且接受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的患者,按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分为干性皮炎组和湿性皮炎组(另设一30人空白对照组),干性皮炎21例,湿性皮炎组36例,治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予特殊处理。比较2组放射性皮炎患者各阶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分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概率、发生各级放射性皮炎的最低放射剂量、放疗结束后皮炎恢复时间。  研究结果:60例入组患者,3例患者因骨髓抑制中断放疗,余均按时完成本实验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临床分期和KP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为100%;干性皮炎组放疗耐受量低于湿性皮炎组。湿性皮炎组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的平均最低剂量为48.6±5.9Gy,两组皮炎修复平均时间,干性皮炎组为(20.86±3.20)d,湿性皮炎组为(25.38±4.68)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性皮炎组患者放疗高峰期血清EGF、VEGF较放疗前及皮炎愈合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性皮炎组患者放疗高峰期血清EGF、VEGF较放疗前及皮炎愈合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血清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血清EGF、VEGF与放射性皮炎程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少免耕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2017~2018年在天津市蓟州区别山镇良种繁育场进行了少免耕耕作试验,并将之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少免耕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可使小麦亩产量增加10.2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并初步探讨血清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
利用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喀左县日光温室黄瓜生长期内CO2浓度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温室内CO2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最低浓度月变化及日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4月是提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根据该中心的这份研究报告,目前
目的:  通过随机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标本同治方案治疗输卵管近段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分析丹参注射液的量效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1.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