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检测放射性皮炎发展过程中血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表达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小样本、非盲、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60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且接受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的患者,按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分为干性皮炎组和湿性皮炎组(另设一30人空白对照组),干性皮炎21例,湿性皮炎组36例,治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予特殊处理。比较2组放射性皮炎患者各阶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分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概率、发生各级放射性皮炎的最低放射剂量、放疗结束后皮炎恢复时间。 研究结果:60例入组患者,3例患者因骨髓抑制中断放疗,余均按时完成本实验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临床分期和KP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为100%;干性皮炎组放疗耐受量低于湿性皮炎组。湿性皮炎组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的平均最低剂量为48.6±5.9Gy,两组皮炎修复平均时间,干性皮炎组为(20.86±3.20)d,湿性皮炎组为(25.38±4.68)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性皮炎组患者放疗高峰期血清EGF、VEGF较放疗前及皮炎愈合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性皮炎组患者放疗高峰期血清EGF、VEGF较放疗前及皮炎愈合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血清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血清EGF、VEGF与放射性皮炎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