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大跨径桥梁的安全性与轻量化要求,对桥梁缆索的强度、疲劳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镀锌钢丝是缆索的基本单元,目前,我国1860MPa级别桥梁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大跨径桥梁的安全性与轻量化要求,对桥梁缆索的强度、疲劳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镀锌钢丝是缆索的基本单元,目前,我国1860MPa级别桥梁缆索钢丝用热轧盘条基本上依靠进口,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及填补国内空白。围绕1860MPa级别桥梁缆索钢丝用热轧盘条的研发,本文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和V微合金化对高碳钢盘条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行为和室温组织的影响规律。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应变温度、道次间隔时间等热变形参数对SWRH82B盘条和SWRS82B(V)盘条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形变温度降低,形变速率升高,高碳盘条动态再结晶越难发生,热变形奥氏体由动态再结晶逐渐转变为动态回复;相同形变条件下,V微合金化提高盘条热变形奥氏体稳态流变应力,增大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量,抑制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再结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SWRH82B盘条动态再结晶名义激活能Qdef=312KJ mol-1,SWRSS2B(V)盘条Qdef=324kJ mol-1。SWRH82B盘条静态再结晶激活能Q=177kJ mol-1,SWRSS2B(V)盘条Qdef=199kJ mol-1。进一步证明了V微合金化对高碳盘条再结晶的阻碍作用;通过对SWRH82B盘条和SWRSS2B(V)盘条动态再结晶曲线分析认为,低应变速率、高应变温度时,微合金元素V通过固溶拖拽机制抑制再结晶。高应变速率、低形变温度时,微合金元素V应变诱导析出V(cu)第二相,对再结晶产生强烈的阻碍作用。
研究了热形变参数对SWRH82B盘条和SWRSS2B(V)盘条室温组织的影响。表明,奥氏体热形变温度越低,形变速率越高,得到盘条组织越细小;双道次变形过程中,形变温度越低,道次间隔时间越短,盘条室温组织越细小;相同热变形条件下,V微合金化通过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抑制高碳盘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沉淀析出V(CN)第二相降低C原子扩散速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强烈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
基于上述研究,通过高碳钢盘条成分和轧制工艺的调整,试生产了SWRSS2B(opt)盘条。SWRS82B(opt)盘条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珠光体片层间距均比较细小,其抗拉强度达到1270MPa,面缩率达到43%,冷拔(ε=1.62)后镀锌钢丝强度达1865MPa,能满足1860MPa级别大桥缆索钢丝用盘条的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当具有非对称中心的铁电材料处于均匀的光照下时,会产生反常光伏效应,即光生开路电压可以超过禁带宽度的限制,所以,铁电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有希望超过传统半导体。尽管如此,目前铁电薄膜产生的光生电流依然很小,效率还不够高,转换机制还有待深入地研究。本论文选取具有较强剩余极化强度的Pb(Zr Ti)O3(PZT)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窄禁带宽度的Bi2FeCrO6(BFCO)相来增加少数载流子浓度,以达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Ce(Ⅲ)对人工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20nm)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叶片含水量(RWC)、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行为的影响,旨在揭示稀土对紫外胁迫下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有着工作电位平台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镍、锰的原材料丰富和生态友好等优点,是层状LiCoO2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可是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至今未能被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主要限制因素如下:Mn的化学溶解;LixNi1-x O杂质的存在;高电位下电解液分解,等等。本文从提高LiNi_(0.5)Mn_(1.5)O_4正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铜离子选择电极测量的荧光淬灭模型拟合方程,通过溶解性有机质(DOM)与金属铜络合后的荧光衰减强度对自由铜含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可以代表DOM与Cu之间的条件络合常数。在进行腐殖酸样品与金属铜的荧光滴定过程中,根据荧光成分铜滴定的荧光响应特性,运用平行因子分析法模拟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同时,选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每一步滴定过程中自由铜离子的浓度,并且各个成分在以自由铜含量为自变量的非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自2009年以来,效率从3.9%提高到20.1%,发展迅猛。平板电池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也成为研究热点,但它的滞回现象严重;介孔型电池结构复杂,滞回现象没有平板严重,但是电荷在介孔层上的复合严重,因此我们从以上两点出发,探索能改善其性能的实验方法。我们将α-氧化铁作为电子传输层应用在平板电池里面,和传统的二氧化钛相比,展现了较小的滞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微波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磁性材料形成了“高频”、“宽带”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这方面,铁磁金属薄膜由于具有厚度薄、磁导率高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磁性金属仍存在两大缺陷。一方面,表面电导率太高,容易导致微波阻抗失配,从而影响微波性能;另一方面,铁磁薄膜的磁性能可控性较差,难以通过镀膜工艺调整磁参数。在新兴技术中,通过图形化设计可切段表面电流,降低表面电导率,而通过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通过复合氧化物半导体可以提高材料可见光吸收,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响应性。论文拟通过复合不同材料,构建异质结提升复合材料光响应性能,补充氧化钛的光响
2020年的春天,迎来了一场突发的特殊“战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我们为所有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们感到心痛、惋惜,也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