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墙的半导体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维C60和一维碳纳米管被发现以后,纳米结构碳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二维纳米结构的碳纳米墙的研究却较少。碳纳米墙可用于电子器件、超导、场发射等方面,特别是由于具有自支撑的开放式结构和高的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催化剂的载体。TiO2和WO3均是半导体材料,因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氧化能力和高的光化学稳定性,所以广泛地作为催化剂用于多相光催化中。但TiO2和WO3的光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实用化目的,同时光催化剂在使用中遇到粉体光催化剂难于分离回收,而负载于致密载体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小。利用碳纳米墙的表面结构特点,将TiO2和WO3光催化剂与碳纳米墙复合,可有效提高光催化剂比表面积,而且光催化剂与碳纳米墙间形成的异质结构会有利于光致电子-空穴的分离。为此,采用偏压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碳纳米墙为基体,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TiO2/碳纳米墙和WO3/碳纳米墙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独立设计并建造了偏压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该装置的加热功率为3kW,热丝和基体间的外加偏压可以达到300V,最大成膜面积20cm-2。利用该装置,以金属钛为基体,选用H2和CH4作为反应气体,可以大量制备质地均匀的碳纳米墙。反应过程中甲烷和氢气的流量分别为18sccm和6sccm,体系压强为3000Pa,基体温度为600℃,基体偏压100V,沉积时间为0.5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墙具有自支撑的碳纳米片网状结构,完全独立的垂直于基体方向向外扩展。单个碳纳米墙的厚度约为10nm,长度在500 nm到1μm之间,高度约为2μm。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碳纳米墙是以sp2杂化形式为主的石墨类物质。碳纳米墙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直流偏压所形成的电场,而等离子体氛围中碳粒子和原子氢的浓度也是形成碳纳米墙的关键因素。(2)以碳纳米墙为基体,使用加热钨丝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保持真空反应室内空气的压强为3000 Pa,控制加热电流为20 A,加热时间为5 min,可将WO3非常均匀的包覆在碳纳米墙外壁,制备出WO3/碳纳米墙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形成得益于碳纳米墙所具有的开放的形貌结构。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在碳纳米墙上的WO3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的WO3。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表明WO3/碳纳米墙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光响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WO3/碳纳米墙电极的光电流密度及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效率高于所对照的三氧化钨纳米带阵列电极。(3)以碳纳米墙为基体,选择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TiO2/碳纳米墙复合材料。在TiO2沉积过程中,通入500 sccm的氩气作为载气,沉积温度控制在320℃,钛酸四丁酯的用量为0.05 mL min-1。当沉积过程结束后,将反应器的温度以2℃min-1的速度从320℃升至430℃,保温1h。随着TiO2沉积时间的延长,TiO2/碳纳米墙的厚度可以从几十纳米增至近200nm。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在碳纳米墙上TiO2为锐钛矿相晶体。手工半导体参数仪所测定的电流-电压(I-V)曲线表明TiO2和碳纳米墙之间可以形成异质结构。表面光电压作用谱和光电流密度分析确定TiO2和碳纳米墙间形成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选择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表明TiO2/碳纳米墙电极的光催化活性高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TiO2/碳纳米墙光电极所具有的开放式的高比表面积及异质结构可能是其具有高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尊敬的作者,首先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和大力支持。《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逐年提高,连续人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多家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为了了解本刊所发表文章的获奖情况以及所获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特向您作如下调查:
电子既是电荷的载体又是自旋的载体。电子作为电荷的载体,使二十世纪无疑成为了微电子学的天下。而随着1988年巨磁电阻(GMR)效应发现以来,通过操纵电子的另一量子属性——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