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当前正面临着2006年国有银行三项改革目标以及2006年WTO规则下银行业全面准入的双重压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是关系到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整个金融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现实问题。针对当前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混乱现象,本文尝试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竞争力的经济学判断标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并以研究的结论对当前的两类主要改革观点(产权改革与市场结构改革)进行评估。 首先,在理论实证方面,通过对竞争力研究的历史和理论的回顾,指出竞争力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其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结合还存在许多争议;经济学意义上的竞争力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竞争力研究正在寻找其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产业组织理论是其当前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同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经济学研究规范,以及银行学研究本身正在尝试融入主流经济学,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结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钱颖一所提出的现代经济学框架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提出了一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讨论了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性——对历史因素的依赖。在这个研究框架中,本文认为,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是“效率与福利”标准,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其资产并通过资产运用获得新的资产的能力。 其次,在经验性分析方面,依托理论实证所提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使用了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工具(模型),分别采用了DEA和多元回归方法,对1997年以来决定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两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经验性分析结果表明,产权因素与结构因素对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趋势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与由产权因素决定的效率问题有关,市场结构因素是相对次要的。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渐进式改革政策,改革政策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内部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函数意义上(广义的产权结构变动)的优化组合,是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动因;市场结构改变对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改进主要来自于,由于国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