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化苦广泛应用于草莓、蔬菜及生姜等作物控制土传病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氯化苦会散发到大气中,这不仅会降低防效,也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所以研究减少氯化苦散发技术对于提高熏蒸效果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表层土壤添加生物炭、土壤表面覆盖新型塑料薄膜两种减少氯化苦散发的技术,为控制氯化苦的散发提供新的策略。得出如下结论: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表层后,氯化苦的散发速率和散发量显著降低,在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中,氯化苦的最高散发速率为80.9μg/m2/s,散发量为15.9%;而添加生物碳的处理中仅为9.9μg/m2/s,散发量为0.4-2.3%。但是,在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中,土壤中氯化苦的残留量没有增加,表层土壤中氯化苦气体浓度低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生物炭的表面结构和特征与热解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增大,炭化程度和芳香性增强,但是产率降低,p H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下(300℃,500℃和700℃)生产的生物炭,内部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差异,导致其对氯化苦吸附行为也有所不同。用Lagergren方程拟合生物炭对氯化苦的吸附动力学可知,B300、B500和B700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是0.01、0.07和0.24 min-1。通过Freundlich模型拟合氯化苦的等温吸附曲线发现,3种生物炭的吸附能力依次为B700>B500>B300。但是,实际测量值指出3种生物炭的最大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生物炭不但对氯化苦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氯化苦的降解半衰期极大地缩短。在未添加生物炭土壤中,氯化苦的半衰期(t1/2)为0.57 d,而在土壤添加1%的B300、B500和B700后,t1/2分别为0.30、0.28和0.17 d。提高生物炭的生产温度或添加率时,氯化苦的降解进一步加速。供试塑料中,TIF膜对氯化苦的阻隔性最好,其次为WSB与VIF膜,最后是PE膜,对氯化苦阻挡作用最好的TIF5在168 h时氯化苦的浓度仅为7.8 mg/L,而PE膜在3h后氯化苦的浓度就达到了28.65 mg/L,在6 h后趋于平衡,浓度为41.42 mg/L。湿度对WSB膜的影响较大,在低湿度条件(RH=50%)下,WSB膜对氯化苦的阻挡效果与TIF膜相当,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WSB膜对氯化苦的阻隔性与PE膜类似。温度对TIF膜阻隔性影响较大,在30℃-40℃之间,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高于该温度时,TIF膜对氯化苦的阻隔性显著降低。此外,熏蒸剂的底物浓度与透过膜的速率成正相关关系,即底物浓度越高,熏蒸剂透过膜的速率越大。在田间条件下,TIF膜控制氯化苦散发的效果明显优于PE膜,当田间施药量在20 g/m2时,TIF膜中氯化苦的散发速率接近于0,而PE膜中氯化苦的平均散发速率为3.45 ug/m2/s;随着氯化苦施用剂量的增加,氯化苦的散发量增加,当增加氯化苦的施药量从20 g/m2到30 g/m2时,氯化苦在PE膜中的最大散发速率分别为10.69 ug/m2/s和25.23 ug/m2/s;揭膜后氯化苦在TIF膜覆盖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30 mg/kg,但显著高于在PE膜下的残留量。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与PE膜相比,TIF膜显著降低了氯化苦向大气中的散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