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推动下,高职高专教育开始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除普通高等教育以外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高职高专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职业能力更具针对性、对专业技术要求更细化的,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但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财经类高职高专教育可供参考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金融、贸易、会计等人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因此,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应从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将成为制约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就业率则直接反应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较明显的两级分化,工科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供不应求,而财经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就业困难。本研究从学校、单位、学生家庭三方面入手,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用工误区、就业信息不对称、实习困难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并通过加快课程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最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走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产学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集群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以往的研究一般只对集群行为近端心理变量进行探讨,如群体愤怒、群体效能、群体认同等。近年来,随着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使得学
感戴能力既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培养儿童感戴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世纪末,心理学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