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自杀未遂的流行特征;影响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与抑郁、冲动性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在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中基因COMT、ApoE不同基因型与基因频率的分布;基因COMT、ApoE多态性与自杀未遂间的关系;自杀未遂相关基因间、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间的生物学交互作用模式,明确自杀未遂的流行因素和高危人群,为自杀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该研究对220例自杀未遂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1.自杀未遂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为低文化程度、吸烟、内和性格、情感冲突、精神障碍与抑郁.具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应为自杀未遂的高危人群.2.与抑郁性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为低人均月收入、饮酒、低BMI、对现在生活不满意、得到了朋友精神支持、给予了家庭精神支持.3.与冲动性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为内向性格、情感冲突.4.自杀未遂者中COMT Val/Val(158/108)与精神障碍相关联.该研究支持COMT/Val/Val(158/108)为自杀未遂发生的易感基因型.5.自杀未遂者中Apo E-E2/3与情感冲突相关联,Apo E-E2/4型与情感冲突和现在生活不满意相关联.该研究不支持ApoE不同基因型与自杀未遂相关联.6.COMTVal/Val(158-108)基因型与不同环境危险因素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交互作用;其在不同Apo E基因型时作用类型亦不同,表现为在基因与环境因素上的异质性.7.抑郁、情感冲突、给予朋友精神支持,Apo E-E2/3,低人均月收入,对现在生活不满意、吸烟、内向性格是自杀未遂的重要分类因素.8.自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但需要多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