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农业领域已逐步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的浪潮也随之兴起。农业信息化不但改造了传统农业,而且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各级政府部门也都将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当地的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但是,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很多学者发现由于农民的自身素质偏低及自身的信息需求不强,出现了农业信息化服务即便能够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然而农民将农业信息化提供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普遍较低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将农业信息化服务效率当务之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规模、实力、与农民的带动关系则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农民,间接地使部分农民使用了农业信息化的信息服务,可以解决农业信息化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所以本文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直接目标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根据大足区现有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际的外部信息需求,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战略管理中对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结合前人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研究,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特殊性,建立一套包括政治环境信息、经济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信息、自然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以及农产品市场环境信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需求的指标体系。(2)运用此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对大足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信息需求的重要程度,然后运用象限图基于需求理论,得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实信息需求可分为:基本需求、大众需求、特殊需求、几乎不需求。(3)对大足区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并且着重调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求的信息的供给现状,分析大足区的信息供给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分析出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未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主要需求者的位置,忽视其信息需求,并且信息人才缺乏。(4)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现状、服务对象、服务主体、进行全面分析,基于农村公共产品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结合大足区现有的信息供给状况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实需求,提出未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考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取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完善现有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在信息化后续建设中,要建立起企业信息需求的表达机制,使农业信息化提供的服务供满足于求;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涉农资源,建设农业信息化;政府加大投入,培养复合型信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