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支持因子,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建设最基本的需求保障,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关系中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协调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的问题,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衡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模及以综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土地综合承载力一直是承载力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本文选取了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一套适合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对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本文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介绍了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对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虽然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研究的综合性、动态性不足,土地综合承载力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关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理论基础研究。阐述了承载力、土地承载力的基本理论,以及资源稀缺、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理论基础的分析,丰富和完善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理论。第四部分是研究项目区的概况。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环境辨析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总结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五部分是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实证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原城市群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取出2007年各个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值。第六部分是对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分析评价。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分析,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中,开封、洛阳、平顶山3个城市属于低承载区,郑州、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6城市属于中等承载区,并对每一种类型区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及评价。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还处于中低水平,各支撑子系统水平普遍较低,系统间的协调性差,其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第七部分是中原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途径研究。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找出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提高的途径和相应的措施。第八部分是结束语。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及有待完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