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可以反映土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目前对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对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为了弄清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天然聚湫坝地和人工淤地坝地为实例,研究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与化学成分和机械组成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根据机械组成数据,聚漱坝地土壤剖面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而淤地坝地土壤剖面可划分出25个沉积旋回。聚湫坝地土壤以砂粒为主(平均含量56.62%),淤地坝地土壤以粉砂粒为主(平均含量46.39%)。(2)聚湫坝地SOC、TN、MBC和MBN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与粘粒含量基本一致,在水平方向上呈现A剖面>B剖面>C剖面的分布规律。淤地坝地的SOC、TN、MBC和MBN含量均呈现细颗粒层>粗颗粒层的规律。(3)在聚揪坝地和淤地坝地土壤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7种和20种PLFA。无论是聚湫坝地还是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分别占微生物总量的65%~75%和60%~7-J%),其次为放线菌(分别为15%~25%和10%~25%)和真菌(分别为5%-10%和12%~20%)。(4)从微生物生物量来看,聚湫坝地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可区分出3个高值区(分别位于0-50cmm、120-140cm和220-260cm段)和3个低值区,在水平方向上则表现为A剖面>B剖面>C剖面。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生物量均呈现细颗粒层>粗颗粒层的规律。(5)聚湫坝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垂直方向上,微生物生物量高值区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基本上都高于其下的低值区。在水平方向上,三个指数均表现为A剖面>B剖面>C剖面。淤地坝地土壤的三个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细颗粒层>粗颗粒层。(6)粘粒组分是影响聚湫和淤地坝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与粘粒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聚湫,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 0.58、0.57 和 0.62(P<0.05);对于淤地坝,r 则分别为 0.94、0.97 和 0.98(P<0.001)。